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实施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2021-11-11 10:22:11 来源:新华社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针对部分区域林分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问题,内蒙古实施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大兴安岭森林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国土面积为18.1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分为嫩江上游水源地、额尔古纳河流域、大兴安岭南麓林草过渡带等区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多年采伐,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亟待加强。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带。(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据介绍,内蒙古持续开展大兴安岭嫩江上游水源地保护治理,加强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通过采取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提质、退化湿地修复等措施促进天然次生林正向演替,恢复地带性顶级群落和湿地植被,维护嫩江中下游平原生态安全。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带。(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内蒙古全面推进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保护天然林草和沼泽湿地,通过采取封育管护、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等措施提升生态质量,保护修复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巩固寒温带针叶林和草原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带。(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内蒙古加强完善大兴安岭南麓林草过渡带生态综合治理,保护中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草原植被,推进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重点防护林建设,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加快促进区域生态状况根本好转。

据了解,在巩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的基础上,内蒙古积极推进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开垦林地退耕还林还草,努力实现应退尽退。

(记者李云平)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