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化解社交恐惧需重视心理教育

2021-10-25 09:24:1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组讨论时不敢与不熟悉的同学交谈,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当众演讲时,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上台后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路上遇到同事总想回避,不敢大方打招呼;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不敢接听……当“社恐”人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网络,迅速就能找到一群“病友”,社交恐惧,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病。 

消除社交恐惧,最终都得靠每个个体认知心理的逐步成熟,需要现实生活,尤其是各种社交场景的适应与历练。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所谓的“社交恐惧”,除了心理成长的内在规律之外,还交叠了文化心理与外部条件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文化心理方面,总的来说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倾向于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认可,比如在交流中得到老师的认可、亲戚的认可等,而不是鼓励孩子在社交中单纯地表达自我。这种潜在文化环境,会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在意交流时“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感受”,担心不被认可而被“看不起”,小到不敢表达观点,大到屈从他人的地位、影响力等非显性因素。这也使得孩子们在长大后对获得认可的需求非常高,一旦无法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期待中的认可,就容易产生回避心态。

外部条件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网络社交的快速兴起,一定程度改变了社交的形式,面对面的交流不再那么具有刚性,网络化的今天,更多选择网络社交,某种程度也是年轻人在寻求社交方面心理安全的避风港。

可见,纾解社交恐惧,除了需要时间的解药之外,恐怕还是要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与干预。一方面是真正把心理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则应矫正畸形的社交文化心理,更注重交往交流的平等性。要纾解社交恐惧,还要主动克服逃避的心理,多面对现实,从社交泛网络化中走出来,多历练,自然就会适应。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