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看一线】湖南衡南: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再创世界纪录

2021-10-22 10:09:09 来源:央视网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月17日,袁隆平科研团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今年7月早稻的平均亩产667.8公斤,早晚双季稻亩产达到1603.9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记者 李艳君:这里是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我旁边这片黄绿色的稻子就是已经成熟的“三优一号”,今年的长势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稻穗粒比较多,而且颗粒比较密集,平均一株(稻穗粒)在400—500粒,最多能达到800—900粒。

上午9时,专家组将30.5亩的试验田划分为13个地块,随机抽取3号、9号、10号田进行测产。今年继续采取机械实收的方式,测产结果更接近农民实际种植的产量。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生理生态栽培室主任 李建武:我们去年达到(亩产)1530公斤后,今年在这里继续攻关1500公斤的产量目标。要在同一个生态期,连续两年达到预期产量目标,才能够算是攻关目标的实现。

经过测量面积、称毛谷重、测含水量、烘干去杂等流程后,现场称重计算产量。

测产专家组组长 谢华安:根据今天机收测产结果,晚稻平均亩产936.10公斤,加上早稻测产结果,亩产667.8公斤,两季合计亩产1603.9公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测产结果,比去年高出约73公斤,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张德咏:说明技术、品种是稳定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是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视频请点击

https://news.cctv.com/2021/10/21/ARTID1RGFqIsj4DOQnUdLmlK211021.shtml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