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就是华莱士的水,华莱士要是没有水的话就会干枯。”
6岁的武峻锋喜欢黄河,特别爱吃华莱士瓜。
黄河边长大的武峻锋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之间,华莱士种在这里最好吃。虽然气候干燥,但有黄河水灌溉,磴口县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都很高。”
武峻锋的父亲武志强,是一位华莱士瓜产销大户。
武志强在查看华莱士瓜生长情况
“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亲自‘挖’了黄河,又受益于黄河,黄河水对我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武志强的父亲武玉良,上世纪60年代曾参与过“二黄河”的施工建设。
而正是因为“二黄河”,华莱士瓜才“饮水”无忧。
武玉良站在黄河边
修 水 利

俗称“二黄河”的总干渠
是河套灌区引黄输水大动脉
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45公里
灌溉出丰饶的“塞外粮仓”——
河套平原
这里曾因“多口引水,无坝自流”
易造成
“水小引水难,水大漫荒滩”局面

开挖总干渠前河套平原旧貌( 资料图)
新中国成立后
河套灌区实施了大规模水利建设
1958年11月,总干渠开挖
1959年,三盛公水利枢纽开工建设
1967年6月,总干渠土方开挖全线完工

在建中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资料图)
黄河水在河套灌区实现了
可控调节和全域覆盖
彻底结束了无坝自流引水的历史

开挖总干渠人工担运土方(资料图)
那些年
河套人民锹挖背扛
人工开挖部分占工程总土方量80%以上
71岁的武玉良回忆起过往
不停感慨
太苦了,没有比那更苦的时候了

民工滚铁埽棒截流黄河(资料图)

冰面上担运土方(资料图)
当年,武玉良不清楚挖渠的意义
更没想到自己所参与的工程
为子孙后代留下了
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甜
果
实

祖孙三代人在华莱士瓜地
得益于引黄灌溉
武玉良在上世纪90年代末
开始种植温室反季节华莱士瓜
收入大幅度提高
如今他的儿子武志强传承父业
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
温室华莱士种植能手
2014年以来
他通过惠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带动磴口县北滩村的乡亲们
种植温室华莱士
共同增收致富

从解决温饱到生活富裕
武玉良曾经付出的辛苦
结出了今天甜果实
致 未 来

祖孙三代人漫步在夕阳下的黄河岸边
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及总干渠
运行以来
河套灌区灌溉面积
由290万亩发展到目前逾千万亩
近年来累计为乌梁素海
实施生态补水近28亿立方米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河套灌区
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是全国水土光热条件最好的
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
2019年入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视频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