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影像·忆辛亥丨为了四万万人的革命绝唱

2021-10-10 19:40:02 来源:   编辑:李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视频请点击:http://m.news.cctv.com/2021/10/08/ARTIkOmDmtIvV4ffsvdbZCAU211008.shtml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在起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书。这首《与妻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首革命绝唱。一百多年来,读过这封信的人,无不为烈士的铮铮铁骨和真挚的柔情而感叹、震撼!

在清王朝覆亡前的最后几年里,一批批“为天下人勇于赴死”的青年才俊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第10次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地点定在广州。这就是1911年4月27日震惊中外的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为武装反清斗争写下了极其悲壮光辉的一页。革命党人血洒羊城,牺牲的烈士平均年龄只有29岁。起义失败后,中国同盟会会员、画家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敛烈士遗骸。被安葬的烈士共72人,墓地位于广州白云山南麓的红花岗。潘达微觉得“红花岗”不足以彰显烈士之悲壮,改称为黄花岗。

黄花即菊花,菊花傲霜斗寒的节操,象征着这些青年人为国家和民族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大潮澎湃而至掀起的巨浪,更是辛亥革命悲壮慷慨的前奏。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