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总体不缺电,关键是做好统筹

2021-09-28 10:21:49 来源: 环球网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保障居民用电应是所有电力分配计划的首要原则,社区限电应是防止电网全局性风险的最后手段,而且需要提前预警。

 

东北一些地区限电,尤其是有些居民社区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被拉闸断电,引起了舆论的不满和围绕中国电力供应的更多争论。居民区停电不应被当成任何调控的手段,与国家的双控目标更不沾边,这一从民间到政府的广泛共识需要得到坚定不移的执行。

 

整个国家的电力供应是充裕的,中国目前发电装机总容量高达22亿千瓦,约为美国的两倍,这样的发电总功率用来支持约为美国70%的中国GDP,即使考虑到它的制造业占比很大,也有很高的实现空间。

国家电网 图源:视觉中国

 

从长期看,中国承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肯定会限制中国扩大含碳的电力生产,而东北限电造成的紊乱又暴露了我们统筹电力供应和提高用电效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中国现有电力的使用分配基本由行政权力统筹做出,而国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这两个体系对接的不足肯定会导致一些低效和混乱,解决这个大的矛盾应当是我们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的主要发力方向。

 

保障居民用电应是所有电力分配计划的首要原则,社区限电应是防止电网全局性风险的最后手段,而且需要提前预警。东北这一次部分社区拉闸断电违背了这一原则,理应做出重大改进。

 

在这个前提之下,国家应当首先对高能耗企业进行区分限制。中国人口这么多,相当数量的高能耗企业是必须有的,因为它们是民生的基础。然而南方地区还有很多出口导向型的高能耗企业,综合经济收益则比较低,那些企业应当被纳入限制范围,通过税收、电价等杠杆引导自愿、可预期的整改,这比强制限电所产生的市场环境效果会好很多。

 

对用电指标分配也有必要开展市场调节的尝试,比如企业可以有基础用电指标,它如果效益和市场前景都好,用电指标不够,可以从主管机构和其他企业购买更多指标,这会帮助有限电力朝着高效的生产方向流动。

 

错峰用电的调节空间非常大,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电的空间也很大。目前中国各地只是泛泛提出了相关口号,但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探索和示范,也缺少政府的具体指导,这些事情尚未进入时尚生活理念的范畴。

 

中国需要加快发展核电,建设更多水电,开发更多风能、太阳能,社会需要支持每一项清洁能源的建设,我们需要尽快实现煤电比例的降低。我们注定得是全球超级发电大国,但我们不能永远是大经济体中煤电比例的超级大国。

 

总之东北限电导致的问题应当增加中国全社会落实可持续发展、加强电能统筹使用的紧迫感。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现在GDP还没追平它,我们的发电总功率就已经是它的两倍了,我们不能想着有一天发电量是美国十倍的现代化,我们将无法协调那种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我们必须开始精打细算,告别发电和用电的粗放时代,如何用好电,中国要蹚出一个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新体系,它需要是高效的、以人为本的、调节自如的、防系统风险能力很强的,而且是普通人在生活中几乎感受不到受打扰的。这必须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篇章。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