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两弹一星”精神:撑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2021-09-20 10:08:02 来源:央视网   编辑:李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视频请点击:https://news.cctv.com/2021/09/19/ARTIZ6uOSz1FJEZCSugehXqx210919.shtml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创造了“两弹一星”奇迹,也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工业发展刚刚起步。面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党中央确定了国防尖端科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纷纷从海外归来,参与祖国建设。

1958年4月起,我国开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建设导弹发射基地,在新疆罗布泊建设核试验基地。10多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从此隐姓埋名,奋战在祖国大西北的茫茫戈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从零起步、协同攻关。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艰辛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而“两弹一星”精神也凝结成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