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保护生态如文火熬粥

2021-08-18 15:13:4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科学治理、百姓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难很快见效,需要文火熬粥“慢功夫”。

生态保护需要注意细节。为保护湟鱼,青海湖裸鲤原种场开展亲本保存、种质检测、营养病害、水化生物、淡水全人工增养殖放流、青藏高原土著鱼类驯化繁育等一系列工作,可谓事无巨细。为更好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刚察县“见缝插针”建设公厕、发布限塑令,开展一个个惠民项目和民生工程,痛处入手、细处着手、因地施策,让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生态保护还需经历阵痛。4年前,为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青海湖沙岛、鸟岛两大景区闭门谢客,并停止一切旅游经营活动,今年,仙女湾景区也被关闭。此举给环湖县城乡镇从事旅游业的百姓带来了巨大损失,但阵痛过后,青海湖的保护成效和环湖乡镇人员就业形势都在逐渐好转。

生态保护需要恒心恒力。从青海湖保护湟鱼的实践看,牧民的生产生活模式在发生变化,自然放牧转向半舍饲和舍饲养殖,更多牧民进入城市、乡镇就业,城镇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便民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沿湖地区从单纯为游客提供自然景色转向供应生态产品。这条湟鱼拯救之路,也是老百姓的观念洗礼之旅,当地老百姓成为最得力的生态卫士。

生态投入见效慢,属于慢工出细活的体系工程,但只要掌握火候,有耐心有毅力地去“熬”,其长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终将显现,百姓也将享受这锅好“粥”带来的福利。

(作者:石 晶)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