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感悟思想伟力 汲取奋进力量

2021-08-15 15:58:37 来源:安徽新闻网   编辑:秦缘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创新形式 党员学习更暖心

“镇机关党支部、义乌流动党支部的同志们,大家好!我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所思所悟,与大家交流分享……”8月9日下午6时,蒙城县篱笆镇党委副书记袁世杰正在给党员们上一堂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党课,镇机关党支部党员现场聆听、义乌流动党支部的11名党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步参与学习活动。

流动党员存在分布范围广、集中学习难问题,蒙城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红色快递”送书、“空中课堂”送学、搭建“学习之家”等举措,保证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有质效。

“这段时间,我们通过视频连线,与家乡党支部同步学习党史,这种方式更直观、效果更好!”隔着屏幕,义乌流动党支部党员刘文奎说。党支部书记侯保锋多年来一直在义乌发展,谈起党史学习教育,他感动地说:“家乡党组织为我们寄来了党史教材,还通过微信群推送学习材料,组织我们参加学习。虽远在他乡,但我们的学习一点没落下。在义乌的党员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习感受,说说家乡变化,流动党支部成了在外党员联系家乡的好平台。”

为确保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个不落”,蒙城县建立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三个一”机制。县乡村三级联动对4134名流动党员精准摸底,织密管理“一张网”;成立520个流动党员微信党支部,开设“空中课堂”;锚定为群众办实事,举办专题座谈会、招商推介会,搭好流动党员奉献家乡“一座桥”,引导他们为家乡发展提供信息、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创办项目。目前,蒙城县返乡党员创办合作社60余家、企业近20家,有效带动了家乡群众共同发展。

挖掘资源 党史教育更入心

“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板桥集战斗这段历史在我头脑中清晰起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敢于担当,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日前,板桥集镇双鹿村党总支书记刘娟在参观板桥集战斗纪念馆时激动地说。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蒙城县重视革命文物开发保护工作,先后发掘新四军四师师部蒙城小涧旧址、坛城镇任庙烈士墓群等12处革命遗址,同时积极发掘整理红色历史,编纂《红色蒙城》一书。

依托县内红色资源,蒙城县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今年以来,该县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赴红色基地开展祭奠英烈、瞻仰革命文物、聆听先烈事迹、重温入党誓词等体验教学活动。一件件斑斑驳驳的实物、一张张历久弥新的图片、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文字,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功能,砥砺着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引导着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办好实事 群众生活更舒心

整洁的环境、崭新的路灯、靓丽的壁画,在蒙城县乐土镇李元村邵庄新村,新打造的宜居乡村,让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生活更加舒心。

村民卢玉芬说:“以前,厕所是各家各户在屋后或旮旯处自建的。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难闻。改厕后,我家用上了装有马桶的卫生间,水一冲干净无气味了。”她按下马桶按钮,一股清水将马桶冲刷得干干净净。

实施改厕工程后,邵庄新村153户村民的厕所全部从室外移到室内,安装了马桶,接通了自来水。

“我们一边加强对污水管网的日常维护,一边向村民宣传文明新风。”该村党总支书记卢亚永介绍说,实施改厕后,厕所污水进入污水管网,再通过管网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净化处理。

蒙城县统筹推进全域内美丽乡村建设,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垃圾、污水、改厕“三大革命”,开展户内“五净一规范”、村庄环境“五清一改”行动。加快建设“绿色村庄”,稳步推进“宜居村庄”,积极创建“美丽村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目前,蒙城县建设完成美丽乡村51个、宜居村庄271个、森林村庄58个,全县“清洁村庄”达标率96%。

“我们将继续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锤炼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努力交出一份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和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蒙城县委书记、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孔祥永说。

上一篇:瞭望丨看见安徽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