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 :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2021-08-02 21:45:54 来源:光明网   编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讲述人:

山西省忻州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岩松

人家叫我“雁门神剪”。问起原因,可就有说头了。

“喜鹊鹊,喳喳喳,登上梅枝,喜事来……”记忆中,姥姥总是嘴里哼着,边哄我边摆弄大剪刀。咔嚓几下,一只红红儿的喜鹊就变出来了!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⑬: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那时候,时兴贴窗花,我姥姥的手艺方圆几里地都有名气哩。后来,村里盖房子陆续换成玻璃窗,纸剪的窗花也渐渐少了。

大学毕业,我回老家当了幼儿教师。年底办联欢会,我用剪纸表现《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可喜欢了。县里发现我的技艺,调我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当剪纸教师。

2012年,我和爱人开办了公司,建起剪纸非遗传习基地。可是产品销路一直不好。

剪纸还有出路吗?我很困惑。

2017年,我到北京恭王府参加“帼艺忻州”非遗扶贫妇女手工产品展,带了五件挂轴、二十多个小镜框,展品刚刚挂好,就被抢购一空。我现场表演“一刀剪”时,很多外国人跑来和我合影。我才知道,哇,原来剪纸这么受欢迎!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⑬: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慢慢儿地,我悟出了门道:剪纸不能吃老本,要根据市场需要,创新技法和形式。这几年,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波兰等地,年产100多万件。

我家早早就“小康”了,可我不满足,一直有个愿望:把剪纸技艺传下去,带动更多妇女一起致富。

现在,村里有300多个姐妹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通过剪纸,每人每年能增收3000多元呢。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⑬: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视频请点击

https://politics.gmw.cn/2021-07/31/content_35041086.ht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