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
在中国共产党迎接百年华诞之际,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雄壮的《忠诚赞歌》乐曲声中,
习近平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坐在轮椅上的86岁马毛姐
第一个上台接过勋章,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枚珍贵的勋章,
对于马毛姐有着特殊的意义。
拿到奖章那一刻,
她做出了重大的决定:
将这枚最高荣誉奖章捐赠给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
激励后人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时间倒回到72年前。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打响了渡江战役。
当晚,长江岸线,枪林弹雨,炮火齐鸣。千帆竞发,万桨击水,冲向南线。波涛滚滚的江面,一位14岁的少女,格外引人瞩目。她个头不高,面孔稚嫩,奋力摇撸的神情坚毅而勇敢。
她正是马毛姐,是安徽省无为市一位贫苦的渔家少女。
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内“马毛姐送军过大江”雕像
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正式打响。怀揣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对新生活的向往,马毛姐和哥哥跳上木船。江面上,子弹像雨点一样袭来,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她顾不上受枪伤的手臂,用木船载着一批批解放军战士横渡长江。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是渡江战役中安徽人民英勇支前的一个缩影。渡江战役不仅是解放军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全国穷苦百姓的期盼,他们希望解放军早日打过长江,过上好日子。
生活在长江岸边的百姓,世代将帆船、渔船视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对于新生活的渴望,他们“倾尽家底”支援解放军。
安徽省望江县回民群众参加渡江水手突击队(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供图)
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有一支英勇的渡江突击队,年仅16岁、深谙水性的董玉发积极报名,成为其中一员。4月21日夜,72名“突击队”的船工们被分配到各条战线。一声令下,回民同胞们紧握撑篙,掌牢舵把,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奋勇向前。
革命为了人民,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也作出了他们的选择——中国共产党。
英雄的江淮儿女,在“保证将解放军送过长江”的号召下,冒着炮火支援前线,近万只来自民间的木帆船、渔船,搭载着解放军战士,乘风破浪,越过长江天堑,将红旗插在了江南岸。

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4月21日,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解放军迅速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有利条件。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施昌旺表示,在渡江战役中,安徽省直接与间接支前的群众达到了上千万,也就是说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
回忆起72年前渡江岁月,汪模才依旧心潮澎湃
曾经的渡江战役老战士汪模才说,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怎么能打得过去,正因为共产党的好政策,照亮了老百姓的未来,才有群众无私的支持。
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要船给船。现年89岁的原二野三兵团十二军战士何树森至今仍慨叹,没有老百姓支持,我们寸步难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年88岁的董玉发是望江县漳湖回民村唯一健在的支前回民船工,他坚信当年“拼了命送解放军过江”的选择是对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会有好生活。
正是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线,造就了渡江战役“千帆竞渡”的场面,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如今大桥通两岸,天堑变通途,曾经见证过渡江战役的热土随着时代变迁,如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次走进马毛姐的老家——安徽省无为市刘渡镇马坝村,一栋栋崭新敞亮的洋房,如同珍珠一般点缀着这个依水而落、风景秀丽的村庄;清脆琅琅的读书声从校园里传出,让这个乡村充满蓬勃生机;昔日长江滩涂水更清了、地变绿了,日渐成为长江岸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马毛姐的家乡无为市刘渡镇马坝村,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2020年最后一批27户78人成功脱贫,刘渡镇圆满完成脱贫任务。一直以来,刘渡镇聚焦民生福祉,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新建的水泥路面直通村民家门口,改变了乡村交通面貌和出行条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改善了农田灌溉抗旱条件;2020年,辖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到10万元。
红色的土壤孕育了革命到底、奋勇争先的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棒奋斗下,乡亲们过上了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好日子。
对此,刘渡镇党委书记刘俊表示:“我们为这块有着光荣历史的土地而自豪,也定将不会辜负这块热土。”
江南岸的安徽省铜陵市胥坝乡群心村,是一座江心洲,与无为县刘渡镇一江之隔,也是当年马毛姐护送解放军渡江的登陆点。
5月的群心村,小桥流水,乡村如画。风吹麦浪,送来阵阵丰收的气息。
在一片金黄色的麦浪掩映下,群心幼儿园格外引人瞩目。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群幼儿在操场上快乐地游戏玩耍。2012年群心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60余万元,开办安徽首个村办幼儿园,村里适龄儿童均可免费入园。
群心村幼儿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入园
此举解决了留守儿童入园难题,村民们表示,以前总羡慕城里的孩子有幼儿园上,现在农村娃也可以与城市娃一样拥有幸福的童年。
学龄前儿童家门口免费入园、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组建村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队……群心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提升村民“幸福感”作为工作出发点,尤其关注“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最大限度让改革发展成果“反哺”村民。
群心村党委书记邢龙表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小康,如果说没有“一老一小”的幸福,不算是真正的美丽与小康。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如今硝烟已散,江山如画。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生生不息,成为奋斗者的精神密码,激励各行各业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视频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