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④:我家包子铺成了“网红”

2021-07-20 23:35:3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秦缘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家包子铺成了“网红”

讲述人: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高安路伊丽包子铺店主陈昌义

阳光透过马路两边的梧桐,照着我家包子铺。门面的色彩让人着迷,有的客人说叫“莫兰迪绿”,还有的说叫“天青色等烟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打卡,成了“网红”。

年轻人的时髦我不懂,我就知道,17平方米的小店,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④:我家包子铺成了“网红”

包子铺开在上海一个有历史的街区。过去店里地方不够,只好让炉子“挤”上人行道,跟周围的好环境实在不搭。我老担心,城市环境改造,会不会把它整顿掉?

街道为此开了几次会。没想到,征求意见时,邻居们都希望将包子铺留下来,说“吃惯了,离不开”。作为民生“刚需”,包子铺最终纳入了改造。

街道还给找了位设计师,海归,特别认真,说要把店面改得实用又好看,既有“风貌感”,又不失掉“烟火气”。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④:我家包子铺成了“网红”

改造后,包子铺彻底变了样!柜子、水斗用起来趁手,油烟机力道大,蒸汽再也不会飘到街上。

环境好了,心情也好,现在一家人衣食无忧。不太忙的时候,我还能窝在凳子上打打盹,刷刷小视频。

我是安徽安庆怀宁人,到上海快30年了。这些年在城市打拼,辛苦是肯定的。每天凌晨3点起床备料,一直干到晚上8点关门。馅料都是自己调,真材实料,所以卖得好。

【有声手账】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④:我家包子铺成了“网红”

上海,是我半个故乡。在这里,我是“苦中赚钱乐着用”,知足。我家的故事其实没什么,要能发表出来,您给我寄一份报纸,以后给儿孙看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