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华热评:12381,防骗多一招

2021-07-15 23:08:59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4日起,来自12381的短信请一定留意。这是国家反诈中心与工信部反诈中心联合推送的预警信息,收到则意味可能存在风险,要保持高度警惕。

预防要尽可能走在风险发生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及时预警。这个我国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招,会给人们增加不少安全感。

从某种程度上讲,防范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技术的较量。防骗,格外需要技高一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变化快、迷惑性强,加大预防和查处力度,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更新技术、丰富手段,直击痛点。

从提高堵截能力让诈骗软件下载不了、诈骗网站登不上,到及时精准推送预警信息、告诉群众第一时间进行防范,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提升技术手段,全国一体化的技防体系不断完善。

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是环环相扣的犯罪链条,防骗多出“技术”这一招、用科技赋能反电诈的同时,更要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比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隐藏的窃取个人信息、偷换号码、改变定位等行为,要依靠公安、工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紧密协同、重拳出击,对电诈犯罪及其上下游黑灰产业施以全链条打击和治理;还要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对“骚扰电话”等标注功能的共享和发现、监测的联动,调动多方资源,发动群防群治。

需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与方法,织牢织密“防治网”。整合多方力量,建立起多领域、立体化的防治格局;发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压实企业反诈责任链条;持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让每一个人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防骗多几招,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会越来越少。

记者张辛欣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