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画说党史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

2021-07-03 13:39:08 来源:中安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人民创造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出现严重旱灾,全省6000多万亩农田严重干旱。1979年2月6日,安徽省委常委会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实行包产到户试验。省委决定作出半个月后,山南公社206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包产到户。

山南公社包产到户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周边的一些社队也学起了山南公社的做法。1979年11月24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在家的18户户主秘密召开会议,决定采取瞒上不瞒下的办法,把土地分给各家各户去耕种。18户户主在合同书上签字画押,各家保证完成上缴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共同承担风险。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岗队就迎来了大丰收。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对安徽的包产到户给予肯定。1982年1月,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广。

李谷雨 南芳

视频请点击

https://api.app.anhuinews.com/content/5344018.html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