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的“安徽印记”

2021-06-27 11:34:53 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近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拉开帷幕,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党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追寻百年党史鸿篇巨制的“安徽篇章”,触摸百年奋斗伟大进程的“安徽印记”,请看安徽日报发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一线的报道。

这些安徽发生的大事彪炳史册

安徽

一片红色的热土

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历程中,江淮大地在一个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成为百年党史上的光辉篇章。

 

淮海战役五前委合影。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敌委员会,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在淮海战役板块,驻足五前委在萧县蔡洼合影的老照片面前,令人的思绪不禁回到战火纷飞、浴血奋战的激情岁月。

 

渡江战役立功证书。

“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历史的指针拨向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的冲锋号响彻宽阔的江面,百万雄师在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在渡江战役板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见证着党中央运筹帷幄、战士奋勇向前的壮丽篇章。透亮的展柜中,一张渡江战役立功证书更铭记了光荣的时代记忆。

《十八颗红手印》浮雕。

小岗村农民实行的“大包干”成为唤醒沉睡大地的一声春雷,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展厅内一幅巨大的《十八颗红手印》浮雕震撼人心,18位农民围着破旧的桌子,准备在一张褶皱的薄纸片上依次按下红手印——这便是1978年冬天,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的情景。 

这些安徽发端的精神砥砺前行

安徽

一片奋进的热土

从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到改天换地的建国大业,再到翻天覆地的改革宏业,江淮大地发端孕育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是安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

淮海战役板块的雕塑。

“听党指挥、信念坚定,团结协作、决战决胜,勇挑重担、不怕牺牲,军民同心、众志成城”——安徽是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场,更是淮海战役精神的主要孕育地。在淮海战役板块,一组群众手推车、肩背粮,踊跃支前的雕塑格外醒目。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战役中,江淮和豫皖苏人民共出动民工160万人、担架12.5万副,筹集粮食2.1亿斤、柴草5.3亿斤。由此孕育而成的“小推车精神”是淮海战役精神中最动人的篇章。

渡江精神板块的雕塑。

“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军民团结、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勇于牺牲”——渡江精神彰显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在渡江战役板块,一组江面冲锋的雕塑格外醒目,船头是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船尾是奋力划桨的支前群众,军民同心如一人的场面令人动容。在渡江战役中,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有10名老百姓在支援。雕塑中那些支前群众是年龄最小的船工马毛姐?是“渡江特等英雄”车胜科?还是驾驶“渡江第一船”的张孝华?他们是渡江战役中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众的代表!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小岗精神带领人们冲破思想桎梏,闯出一条中国农业发展新路,从此创新便融入江淮儿女的血液,成为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从“芯屏器合”等现代产业体系,到“林长制”改革,再到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我省正在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