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刘少奇致信14岁女儿: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2021-06-17 09:45:3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刘少奇既是慈父,也是严师,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厉。

1951年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大女儿刘爱琴,党员预备期满,准备转为正式党员。得知此事的刘少奇,郑重地给学校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反对。信中写道:“刘爱琴生活上还不能艰苦朴素,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达到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不同意转正。”

1954年,刘少奇的次子刘允若被派往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刘允若因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大融洽,向留学生党组织提出要转系,甚至调换学校的要求。针对儿子暴露出的思想问题,刘少奇没有迁就,他连写 4 封长信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

“不少人以为我们是国家主席的子女,肯定处处受照顾享福。殊不知父亲对我们都是从严管教,有时甚至严厉到接受不了的程度。”(出自刘爱琴《我的父亲刘少奇》)

刘少奇以严格的家风要求子女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成为了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视频请点击

http://m.news.cctv.com/2021/06/11/ARTIT8aB3BPL17fqQVeZ1LM1210611.shtml

上一篇:百年党史天天读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