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曹寨村外,数百亩西兰花喜获丰收。这几天村里的速冻蔬菜加工厂异常繁忙,门口一条崭新的村道一直延伸到地头,一辆辆收菜的卡车往来不绝。
“以前的村道年久失修,蔬菜运输很不方便,去年改造提升了这条产业路,我们运输方便多了,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购。”企业负责人王勇告诉记者。为助力产业扶贫,该区围绕当地“玉铃铛”枣树种植基地、山核桃种植基地、菊花种植基地、艾草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批产业扶贫道路,“十三五”期间建设乡村公路150公里,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
一条条惠民路通村达组,一条条产业路四通八达,一条条旅游路招商引客……脱贫致富,交通是先行官。精准脱贫实施以来,我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作用,加大农村路网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2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5.4万公里,全面完成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两通”目标任务,村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
特别是广大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31个脱贫县公路总里程达11.6万公里,较2012年底增加4.3万公里,路网通达深度、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以来,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农村公路约8万公里,占全省同期16.6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的48%。贫困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网络加快形成,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彻底改变。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覆盖所有县城,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有效保障人流、物流进得来、出得去。
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我省大力支持“交通+特色产业”等扶贫模式发展,公路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公路转,打通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坚持优先改善贫困地区旅游景点景区交通条件,金寨、岳西等地实施一批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促进贫困地区旅游、特色加工、能矿开发、绿色生态等产业发展壮大,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贫困地区开发式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约2000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
以贯穿大别山腹地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为例,这条全长259公里的“最美旅游路”,连接了金寨、霍山两地20多个风景区,受益乡镇20多个,受益人口约40万。自2016年通车以来,沿线农家乐已发展到4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当地居民人均增收1万多元。金寨段沿线已经有8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市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1600余家电商企业快速兴起,成为“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生动案例。
为运营好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我省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底,全省14393个建制村100%通客车,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基本建成,贫困地区邮政网点乡镇覆盖率、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均达100%。通过整合交通、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推动贫困地区“交通+电商快递”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快递服务入户等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记者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