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辛识平:奔腾吧,扬帆大湾区的“后浪”!

2021-05-17 15:25:31 来源:新华社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一幕,如此打动人心——日前,来自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共11座城市的青年们“快闪”共唱《我和我的祖国》。青春的声音,激荡着澎湃的爱国热情,唱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共同心声。

正如歌中所唱的,“海是浪的依托”,祖国就是大湾区发展的最坚强后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前所未有的政策配置、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背后是祖国对湾区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盼。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东江水已经向香港源源不断流淌了56年,曾经香港的“四日供水一次”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如今,无论是便捷的“一小时城市生活圈”,还是为青年量身打造的住房补贴、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作为中国发展“第一湾”,这片热土为青年人大展拳脚、施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

“浪是海的赤子。”生逢盛世的大湾区青年,拥有更加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谈到大湾区时,港澳青年说的最多的就是,“到内地走一走,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拥抱大湾区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发展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有可能的地方”;在参与大湾区的建设中,他们坚定“赢就一起赢”的信念,立志用青年的力量开创未来……心向祖国的赤子情怀、敢闯敢拼的蓬勃朝气,让这片热土始终洋溢着青春活力。

在大湾区,广大青年不仅有着挥斥方遒的志向,更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从江门的“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到深圳前海的智能行李箱;从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到珠海横琴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从扎根佛山开启的创意餐厅策划人,到“澳门新街坊”项目里辛勤服务的社工……越来越多的湾区青年和创业团队正在这片沃土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书写着多姿多彩的逐梦故事。一个个真抓实干的青春身影,就像一朵朵绽放的浪花,融入祖国发展的浩瀚海洋。

舞台已经搭就,奋斗正当其时。乘着大湾区发展的浩荡东风,将青春根植于祖国的沃土,用奋斗谱写人生华章——加油,扬帆远航的“后浪”!

辛识平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