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加油新征程】桑子阳:扎根五峰十余载 辟出林间经济路

2021-02-23 10:19:2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春走基层·加油新征程】

“辛丑牛年春来早,红花玉兰林中俏。”2月21日,桑子阳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傲然绽放的红花玉兰九宫格照片。鲜艳、繁密、典雅的花朵开在无叶的枝丫上,嵌在湛蓝的晴空里,美不胜收。

头像是红花玉兰,昵称还是“红花玉兰”,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桑子阳说,自己学的是林业,就是想用所学的知识在武陵山中干出一番事业,让五峰一座座青山流金淌银。

结缘红花玉兰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马履一在五峰长乐坪镇大湾村发现一棵玉兰,其花内外全红,经鉴定,这棵玉兰为红花玉兰,也叫五峰玉兰。

当时负责马教授团队接洽工作的桑子阳意识到,红花玉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那一刻他决定深造,从事红花玉兰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6年至2011年,桑子阳师从马履一教授,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他白天上山调查,晚上做研究,在摸清近2000株野生资源的基础上,对其中4个居群100多株红花玉兰的经纬度、性状特征、海拔、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等做了数字化统计。

自2014年桑子阳与北京林业大学博士朱仲龙共同创办五峰博翎红花玉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来,他们带动农户建立大苗培育基地1万余亩,产值数亿元。

10余年来,红花玉兰由当初原生总数不足2000株发展为现在的近500万株,五峰也因此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中国红花玉兰之乡”,桑子阳团队把红花玉兰推广到北京、天津、江苏等23个省市。

发展林药蜂产业

“以前总想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红花玉兰推广到全国。”桑子阳说,在推广中,发现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红花玉兰除小苗1至2年能有收益外,大苗需要3至5年,甚至6至8年才能卖。老百姓前几年收入没有保障。

林学出身的桑子阳,将目光聚焦在立体林业、循环林业、高效林业之上。从2011年起,他开始在林药蜂融合发展模式上倾注心血。

桑子阳相中了五倍子。五倍子的生活史可以用“冬虫夏‘果’”来形容。作为一种林副产品,它是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青麸杨等植物复叶主轴、叶翅和小叶上形成的虫瘿。中国五倍子产量约占世界95%,而五峰的野生倍林和人工倍林十分宽广,形成了“全国五倍子看五峰”的态势。

要实现五倍子丰产、稳产,倍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缺一不可,而倍蚜虫繁育尤其难,2020年9月开始,桑子阳与三峡大学陈发菊团队集中攻关五倍子。通过不断攻关,桑子阳和同伴们解决了苔藓繁育、蚜虫繁殖、蚜虫越冬等系列难题,还在王家坪村、百年关村等地建立种藓繁育、蚜虫繁育实验基地。2020年,五峰林药蜂产业融合科普推广应用示范园收倍蚜虫19万袋,2021年,预计可收30万袋,全县预计将收150~200万袋。

傅家堰乡火山村唐志海、李慧英夫妇,是从桑子阳倡导的林药蜂融合发展尝到甜头的先行者。2019年3月,唐志海夫妇承包了100多亩荒山荒坡。在倍林里种植贝母、白芨、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60亩,养中蜂80箱。全年中蜂收入6万元,药材收入4万元。紧接着,他们又租了200多亩山林。荒山育倍林、林下种药材、药花养中蜂,唐志海的生态循环经济渐成气候。

“长短结合、立体气候、适销对路,是我们发展林药蜂产业的关键所在。”桑子阳说。

满腔三农情

“让老百姓搞产业,就是要老百姓真正受益。”桑子阳始终怀揣这个信念。

桑子阳和团队带动农户发展红花玉兰产业:缺劳动力的,农户土地流转给公司建设种苗生产基地,农户每亩地每年流转费600元;有劳动力的,农户自营繁育苗木,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所繁育苗木,公司按市场行情收购;土地资源较多的,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合培育苗木,公司回购,利润分成。

渔洋关镇王家坪红花玉兰种植科技推广基地,辐射农户163户,解决务工人数256人,培养出不少技术能手。

2016年7月19日,五峰发生暴雨灾害。既是红花玉兰野生群落保护点,也是五峰林业局扶贫联系点的黄粮坪村,让桑子阳放心不下,说什么也要上去。在道路冲毁汽车无法通行的情况下,他改骑摩托车前往查看,但由于路况条件复杂,他不慎翻落高坎,造成腰椎骨折,手术后卧床休养5个多月。

“当时自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想为家人,特别是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而那时也有高校向我伸出橄榄枝。”桑子阳回忆说,当时自己真的心动了,走还是留,让他一度难以抉择。

“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担得起社会责任。”桑子阳说,是五峰培养了自己,自己要知恩图报,必须留在五峰,扎根五峰。

桑子阳深知基层科研的重要性,五峰亟需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而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出一份力。

记者 夏静 张锐 通讯员 王欢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2-23 11:26:09 13390亿斤!中央一号文件:保障粮食安
13390亿斤!中央一号文件:保障粮食安全 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保障粮食安全,重点要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详细]
2021-02-23 11:24:44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中央一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试点的核心是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详细]
2021-02-23 10:15:11 山河为舟民为桨 百万雄师过大江
山河为舟民为桨 百万雄师过大江
据《经济日报》2月22日整版报道 在安徽省合肥市,有一座以水与舰队为主题的特殊纪念馆。馆内巨大的雕塑作品再现了百...[详细]
2021-02-23 10:11:50 我省四个县区 入选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我省四个县区 入选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日前,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通报表扬2020年度的全国106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我省有四个县区入选,它们分...[详细]
2021-02-22 21:47:51 安徽天长:凝聚社会力量 托起残疾人小
截至2020年12月底,安徽省天长市困难残疾人脱困率达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近几年,全市残疾人家庭...[详细]
2021-02-22 17:49:13 合肥临湖社区会谈拜亚 共谋牛年安全
春节假期结束,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为做好牛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好属地责任,为辖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2021...[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