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来,西部地区变化日新月异,大开发取得了非凡成效。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也不容忽视。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走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为新时代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提供了重磅政策支撑。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发展无从谈起。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布好局、打基础、求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西部地区扎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遵循。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架和支撑,是高质量发展之本。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土地价格优势和政策红利,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打下了很好的产业基础。进入新时代,西部地区要大力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践行好“两山论”,筑牢中国生态屏障。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西部地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有效减少污染,进一步降低能耗,不断增强生产集约化程度,打造越来越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同时,西部地区要努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发挥出数字经济的牵引作用。西部地区要用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优美生态等资源,丰富文旅产品,做大做优文旅产业。西部地区还要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用好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形式,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规模化,打响有机生态农产品品牌,夯实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