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国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 为水稻增产提供新路径

2020-08-30 16:18:46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敏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重庆8月30日电(记者柯高阳)我国科学家近日对水稻小穗的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解析,为水稻小穗“变性”提高每穗粒数、从而实现水稻增产提供了可能。该研究由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植物学国际期刊《植物生理学》上。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其中每穗粒数的多少与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目直接相关。”论文通讯作者、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何光华教授介绍,小穗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花序结构,在不同物种中分为不确定性小穗和确定性小穗两类。小麦属于前者,小穗最终产生的小花和籽粒数目是变化的,且一般都大于2个;水稻、玉米则属于后者,小穗内只包含1个可育小花。

已有研究表明,水稻中的SNB、OsIDS1和MFS1等三个基因参与了小穗分生组织确定性的调控,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后,将出现一定比例的小穗内多小花情况。何光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则发现,一种MYB的转录因子具有明显的转录抑制活性,其通过EAR基序与另一个已知的转录共抑制子TPRs结合后,能够影响SNB和OsIDS1基因的表达,从而在小穗分生组织确定性调控中发挥作用。

“将水稻的确定性小穗改造成不确定性小穗,可以实现小穗内小花和籽粒数目的倍增,从而为提高水稻每穗粒数实现增产提供了可能。”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李云峰副教授说,该研究明确了水稻小穗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0-09-02 15:32:19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 致敬老兵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 致敬老兵
央视网消息:他们曾经亲历山河破碎,家园沦丧,日本人说三个月要消灭中国,他来势汹汹那残忍透了,不好说,算了,太...[详细]
2020-09-02 15:31:36 海报丨这项“千秋大计”,习近平提出7
海报丨这项“千秋大计”,习近平提出7个“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详细]
2020-09-02 10:42:48 安徽强化民爆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安徽强化民爆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安徽省经信厅促进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详细]
2020-09-02 10:36:45 合肥海关举行“聚力双稳 送策惠企”巡
合肥海关举行“聚力双稳 送策惠企”巡回政策宣讲
9月1日,合肥海关“聚力双稳 送策惠企”巡回政策宣讲第一场在安庆举办。[详细]
2020-09-02 16:26:59 第八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合肥赛区)暨
安徽财经网讯 8月30-31日,以百年逐梦全面小康 品牌引领品质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合肥赛区)暨第...[详细]
2020-09-02 16:15:48 翟晓林:“老黄牛”精耕扶贫“责任田”
翟晓林:“老黄牛”精耕扶贫“责任田”
翟晓林:老黄牛精耕扶贫责任田57岁的翟晓林是泾县公安局泾川派出所二级警长。考虑到翟晓林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并且基...[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