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省考察调研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驻皖央企,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美好安徽建设,向着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服务商而不懈奋斗。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经济发展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两个行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公司服务安徽经济发展,抢抓安徽省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托“设计-采购-施工”全生命期一站式服务和“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管控优势,贡献央企之力,展现能建之为。
在“敢为天下先”精神发源地凤阳县,公司与凤阳县政府携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参与“投建营”的凤阳淮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包括四个园区的市政道路、水系整治、标准化厂房、安置房、商业配套、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大美凤阳”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环境优美、绿色宜居、产业发达、交通便利成为了临泉县的新名片。2018年初,安徽省省委、省政府为实施皖北振兴战略而批准设立了省级开发区——临庐产业园,带动临泉县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里,公司投资、建设了4.11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2.52公里市政道路、3所学校和绿化工程,全新的现代化产业园已经建成,全新的发展模式为这座城市带来无限的可能。
此外,公司依托建筑施工特级,市政、公路一级等资质优势,以PPP、“投资+EPC”等模式融入安徽省地市、县,参与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促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发挥传统优势 绘制绿色蓝图
生态环境是立民之本,强国之根,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公司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落实中国能建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要求,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执行,开启清洁能源发展新征程。
战略引领,谋篇布局。公司制定新能源业务发展总规划,施行三年滚动调整,聚焦重点精准出击,聚力实现新能源业务占比15%以上。独立设置“新能源工程公司”,推行班子契约化管理,加速新能源业务发展。紧盯新能源年度开发指标,运用资源+EPC、EPC、EPC+模式,积极参与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风、光、水、气等清洁能源,加速迈入行业前列;扩大两网市场,拼抢新能源输送和特高压业务,开辟能源智能化、储能与制氢市场;积极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在大容量、高参数煤电建设上做出贡献。
滁州来安,132架白色风机高耸在来安县绿地林海中。安徽省首个风力发电场、国内首个低风速风力发电项目……背负着数个“第一”的来安风电已经输送清洁能源第10个年头,年上网电量4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5万吨,同时大量减少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淮南市潘集区采煤沉陷区,一个个光伏板井然有序地排列在6000亩水面上,作为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总投资约10亿元,年发电量超过1.5亿度。
科技创新赋能 提升发展质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公司在求变中开新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助力安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国能建科技创新布局,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智能建造、低碳能源、传统电力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五个重点领域82项科技任务。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大国字号”科研平台,累计科研投入13.58亿元,主导研发标准、工法、专利和科技成果555项,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52项,获评安徽省首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软实力显著提升。
发挥电力能源建设主力军技术管控优势,推动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安庆百万、芜湖百万两个百万级火电机组在建设过程中,公司严抓关键性能指标的控制,保证机组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其中安庆百万煤电工程创国内百万投产机组技术经济指标之最,机组投产后连续安全运行247天,环保指标远远低于标准,接近“零排放”。
合肥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家级高新区提高城市承载力尤为关键的举措。公司在负责管廊运营期间,紧密与复旦大学、中科大火灾实验室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综合管廊智慧监控平台、探索投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了基站、天线、电源、传输线多重功能覆盖;与复旦大学联合研发了纳米阵列传感器,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银奖。公司运维班参编安徽省地方标准《综合管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奋进新时代,展现新担当。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公司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实干的作风,立足安徽、服务安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下去,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李楠)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