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不久前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单400亿元“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3+1年期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发行利率为2.25%,5+1年期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发行利率为2.35%。此外,根据公告,中国银行也于5月16日至5月20日发行该行2024年第一期TLAC非资本债券。
TLAC是总损失吸收能力的简称。TLAC非资本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
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有何作用与意义?众所周知,银行经营需要“本钱”,即资本金。为了保障存款安全,防止银行乱加杠杆、不审慎经营,国际监管逐步达成了一项共识——加强资本管理,把资本管理作为银行业监管的核心措施。也就是说,银行股东需要完成一定比例的出资,资本金在贷款等风险资产中的占比需要超过一定比例。
资本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原有监管框架内的资本工具无法完全覆盖危机发生时的实际损失。但由于部分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为了防止风险蔓延,政府不得不启动外部救援,付出了极高的公共成本。
为了防止“大而不能倒”,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TLAC条款也就应运而生。国际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识别方法,每年公布相应名单,发布TLAC条款,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其在处置中具备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资本重组能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积极对接、适应国际监管规则。目前,我国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TLAC监管规则达标问题。
“此次成功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是工商银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满足TLAC监管达标要求、夯实风险抵御能力、助力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举措。”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这进一步拓宽了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TLAC达标渠道,实现了在会计处理、发行期限、债项评级、价值估值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接下来,预计还将有银行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今年3月份,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该行将坚持资本的内部积累与外部补充相结合,外部补充主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TLAC非资本债券。“争取在今年三季度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这有利于推动总损失吸收能力达到监管标准,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生柳荣说。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TLAC达标进程推进、资本市场加速建设,TLAC非资本债券将逐步成为较主流的金融产品之一,预计将有更多元化的TLAC创新工具推出,助力银行业持续提升稳健性,防范风险外溢,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