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单边下跌彻底打破了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全周跌幅达1.47%,收报3839.76点;深证成指周跌幅达4.99%,收报12688.94点;创业板指全周下跌5.91%,收报2935.37点。成交量的微妙变化暴露了资金矛盾心态。 上周五沪深两市成交额1.94万亿元,较前一日小幅放量,但放量并未反弹,反而成为恐慌盘集中出逃的证明。
整体看,A股市场全线普跌,本质是海外系统性风险扰动与国内结构性矛盾发酵的共振结果,市场似乎正在进入避险模式!所谓的“险”,主要指向中美贸易摩擦相关不确定性。即便已有许多机构、媒体反复强调“影响有限”,但结合后半周A股成交额连续跌破2万亿元的情况来看,显然还是有一定体量的市场参与者选择了休息、观望。事到如今,这也是在考验投资者的认知和对行情的信心。
从国际端看,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强,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预期变化。当地时间10月16日,美国地区性银行板块遭遇重挫,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多家中型银行曝出贷款欺诈事件,引发投资者对信贷质量和资产透明度的担忧。此次贷款欺诈事件进一步打破投资者对银行资产透明度的信任,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全球资产市场。
另一方面,从国内端看,前期科技成长板块估值过高,短期内外压力下调整加剧。截至9月末科创50指数市盈率(TTM)达180倍,近期该指数持续走低下,上周五下挫超3%,节后振幅已超15%。电池、半导体板块领跌,主力资金从电子行业净流出,内外压力叠加下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落。
由此,国内市场的内部调整需求也在此次下跌中充分显现。除了高估值科技板块的“估值回归”压力,资金面与外部预期扰动进一步放大调整幅度。在上周四成交跌破2万亿的基础上,周五沪深两市资金依然不足2万亿,显示短期资金观望情绪浓厚;叠加10月三季报窗口期开启,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业绩能否支撑高估值存疑,提前调仓换股。
急跌之后必有反弹,是A股多年验证的规律。上周五放量下跌,技术上已呈现超卖信号,创业板指估值分位数降至25.69%,短期修复动能积聚。仓位控制是当下第一要义,避免盲目抄底高位科技股。 三季报业绩预告披露进入高峰期,建议关注业绩增速与估值匹配度较高的细分领域。需警惕新能源、消费板块的业绩爆雷风险,商誉减值可能成为新一轮下跌导火索。
杨晓春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