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在放量中实现集体上涨。沪指强势重返3300点,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同时创下4月7日反弹以来的新高,为5月行情迎来“开门红”。截至收盘,沪指涨1.13%,收报3316.11点;深证成指涨1.84%,收报10082.34点;创业板指涨1.97%,收报1986.41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3362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668亿元。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接近5000只,近150只股涨停。
整体看,市场的放量普涨,源于几个核心因素:
首先,五一假期期间,国内外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国内,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启动,直接引爆可控核聚变板块;中科院脑机接口技术取得新进展,带动相关个股大幅上涨。国际方面,微软、Meta、亚马逊等海外科技巨头财报超预期,其云计算业务的强劲增长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对算力的旺盛需求,AI 算力、光模块等板块随之受益。
其次,外围市场刺激补涨需求。节前和节日期间,海外市场走强,国内港股大涨、人民币汇率走强下, 给A股市场带来提振,提升补涨需求。此外,市场对中美关税政策缓和、外资回流等外部风险缓释持乐观态度,叠加4月业绩披露和节假日效应干扰减弱,市场情绪明显回升。
然而,尽管A股迎来“开门红”,此次放量上涨大概率仍属于阶段性补涨和反弹行情。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市场后续走势或有反复:
一方面,基本面压力依旧。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生产、新订单指数均下降,显示经济复苏动能边际减弱。非制造业PMI 虽维持扩张,但建筑业和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下滑,内需提振效果待观察。
另一方面,科技成长与传统板块背离。银行等板块逆势下跌,而 AI、机器人、稀土等主题板块领涨,显示资金偏好高弹性资产,风格偏向博弈而非基本面驱动。
整体看,这里的“开门红”上涨是政策利好、外围回暖与资金驱动的综合结果,短期或延续补涨行情,但仍需关注基本面验证与外部风险。
技术面来看,沪指有效站上了30日均线,日KD也再度形成金叉,短线或有望延续反弹结构。另外,随着业绩披露的完成,市场的风险偏好显著回暖。不过需注意的是,若没有持续性增量资金入场的话,以目前1.3万亿左右量能水平还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多的热点同时活跃,预计后续大概率还是以轮动上行的形式延续,把握热点间的轮动节奏或是近期市场的关键。
杨晓春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