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烈日把蚌埠市五河县双忠庙中心小学的操场晒得发烫,却挡不住一颗足球在尘土里来回滚动的轨迹。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一群孩子奔跑、追逐,摔倒又爬起,脸上是被汗水打湿的稚气笑容;同时,一群年轻的身影紧盯场内,不时鼓掌、提醒、陪跑。这是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给双忠庙中心小学带来的一段特别的“阳光体育”时光。
这支由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余名本科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是学校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队员们大多来自体育专业,他们带着把专业知识送到乡村、为孩子们带来更多运动陪伴的初心,来到双忠庙中心小学开展“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用一节节课堂、一场场活动,把课堂从校园搬到操场,把书本上的理论变成了脚下的奔跑与欢笑。
为了给这场夏令营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团队在出发前就多次召开筹备会,围绕课程设计、人员分工、教学内容、器材准备、安全管理等细节一一敲定。指导老师蔡维敏提出要发挥专业优势,让体育课不只是单一的跑跳,而是有内容、有方法、有陪伴。队长阮天祥多次提醒教学组把器材准备齐全,保证每节课顺利开展。后勤组、宣传组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这场远离校园的课堂运转有序。
夏令营的课程以体育为核心,足球、篮球、武术等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堂”。孩子们跟着队员们在操场上跑动,学习如何带球、传球、分组配合;在武术课上,一套套简单的动作一遍遍跟练,虽然一开始显得生疏,却在队员的一遍遍示范、带领下逐渐变得有模有样。课堂间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次默契的配合,孩子们慢慢从害羞拘谨到敢喊口号,敢在队员们面前展示自己。
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之余,队员们还走进了五河县博物馆,系统了解了五河县的历史沿革与人文风貌。从史前遗址到近代发展,一件件展品和陈列资料勾勒出这片土地的记忆,也让队员们对五河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短暂的参观虽没有华丽的形式,却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他们看见了书本之外的另一种生活与过往,也让队员们对脚下这片土地和自己的所学所思多了一份新的思考与体会。这一段沉静的行走,成了此行中一份难得的文化收获,也悄悄在心里留下了关于脚步与目光该去向哪里的提问。
课程之外,团队还策划了趣味运动会。跑道上,“一圈到底”“两人三足”等小游戏把孩子们的笑声和掌声都拉满。队员们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共同组队、分组比拼,操场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和击掌声,把短短几天的相处变成了更深的信任与陪伴。
这一场乡村球场上的青春答卷,并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如何踢球、如何运球,更是在一点一滴的细节里,陪伴他们一点点找到自信与自律,也在陪伴中照见自己成长的影子。对于队员们来说,这不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教学,更像是一场与“差不多”“躺平”告别的过程:从花津湖畔到五河乡村,他们把备课讨论写进夜晚,把汗水和耐心留在烈日下的操场,也把对“教与学”的理解落在了每一次课后的总结里。
闭营之际,孩子们依依不舍,队员们也把这段短暂却饱含意义的乡村课堂装进了心里。体育为媒,奔跑为证,在这场为期十二天的阳光体育夏令营里,这群年轻人走过泥土操场,也走进了自己未曾想到的那一面:不再是被安排、被照顾的“大学生”,而是真正的“服务者”。而双忠庙小学的孩子们,也从一次次奔跑、传球、摔倒再站起来的练习中,学会了勇敢,也让陪伴他们的这群“大朋友”,重新定义了青春。(王小烁 史佳文 王雨同)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