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辉劳模创新工作室
崔辉正与徒弟交流经验
崔辉徒弟正在工作
崔辉,1979年生于安徽砀山,2004年11月踏上从警之路。凭借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崔辉从一名普通交警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追逃专家”,因成绩突出,他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记嘉奖2次,连续5年被安徽省公安机关评为“研判追逃专家”“追逃能手”,获评安徽省公安机关杰出人民警察。
2025年10月16日,记者走进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深入了解这位从警二十余年的“追逃专家”,如何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刑侦传奇。
创新之路:科技赋能,另辟蹊径
2017年,崔辉调入宿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初入刑侦时,他曾因每日被琐碎杂务缠身而陷入困惑与迷茫。直到一位老刑警的话让他警醒:“刑警不是谁都能干出成就的职业,它需要极强的专业性。”老刑警说,“都这年纪了,还折腾啥?不如回去干你的老本行。”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崔辉仅存的热情。他回忆道:“那是我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仿佛跌入了谷底。”但也正是这番话,促使崔辉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基层调研中。一次在某县区督导追逃工作时,崔辉发现当地一半的追逃任务是由一名女警独自完成。他了解到,这名女警足不出户,仅凭一台电脑和敏锐的信息研判能力,便能精准锁定在逃人员的踪迹,为抓捕行动提供关键情报,惊讶之余崔辉催生出一个新思路:将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刑侦工作相结合,利用科技手段赋能刑侦追查工作。此后,崔辉潜心钻研,找来资料借鉴外地民警的成功案例,凭借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很快掌握了信息研判领域的核心技能,逐渐在追逃工作中崭露头角。
在科技赋能刑侦的路上,崔辉将大数据、刑事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侦查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手段、新方法在在逃人员研判、侦查办案中的应用。他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开创了“系列人像验证佐证法”,获评2024年安徽省公安机关改革创新“领跑者”第一名,并成功入选当年全国“百优技战法”。
实战成果:战绩斐然,全国领先
在崔辉的带领下,宿州市公安局刑侦领域科技赋能刑侦的战果斐然。5年来,他们先后研判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00多名,其中研判抓获历年在逃人员580余名,包含公安部A级在逃人员1人、部督在逃人员2人。特别是2023年至今,研判抓获命案积案在逃人员94名,成效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23年研判抓获潜逃10年以上命案积案在逃人员数占全国抓获总量的11.2%,为全国公安机关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警务”经验;2025年1~8月,研判抓获全国久远命案在逃人员22名,占全国平台报送线索的27.8%。
2021年5月,宿州市公安局成立了以崔辉命名的“崔辉追逃工作室”,2023年9月,宿州市总工会命名为“崔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不仅是对崔辉专业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能力的信任。
除了是一名破案能手,崔辉也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暖心”警察,曾利用技术帮助多个离散家庭团聚。2022年春天,崔辉凭借一张4岁时的黑白一寸照片,通过技术处理和坚持不懈的数据“碰撞”,成功帮一位阜阳的赵女士寻回了失散三十余年的儿子。“如果没有崔警官,我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和儿子团圆,您是真正的英雄。”赵女士握住崔辉的手感动地说。据了解,寻回儿子后,赵女士为崔辉的工作室送来一块刻着“最值得信赖的人民公安”的牌匾,字里行间映照着百姓沉甸甸的托付。
薪火相传:言传身教,培育新人
崔辉深知追逃工作的根本在于人才,他认为,工作室的责任不仅在于破案创新,更在于“传帮带”,培养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后继有人的人才梯队。他把自己琢磨的网上追逃新的技战法及时与全市从事研判的民警分享与交流,全市先后80余名研判人员曾入驻“崔辉追逃工作室”进行轮训,有效带动了全市追逃水平提升。
在理论课上,崔辉将枯燥的数据分析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实战演练中,他带着学员一头扎进案件堆,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关键线索。对此,崔辉的徒弟对他都有着颇高的评价。萧县刑警大队马真告诉记者:“崔队对刑侦工作非常有热情,工作能力和水平都非常高,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也很严格,既是领导,也是良师益友。”刚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的梁正国如今也是崔辉工作室的一名民警,他表示,崔辉常教导他要学习仔细看其他同事的工作报告,总结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维,发掘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研判思路。
科技追逃的路继续延伸,崔辉的故事仍在续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带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也将继续在科技强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智慧守护平安,用技术温暖人心。
记者 章沁橼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