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一生痴绝处,最爱是“弹腔” 安徽师范大学“弹腔”艺术暑期调研团队探访潜山市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开学

2025-07-11 14:35:5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为探寻潜山弹腔非遗文化的传承密码,“徽班廿三秩·弹腔薪火行”暑期调研团队近日走进弹腔起源地潜山五庙乡,探访潜山弹腔五庙许家畈班社,与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开学老人,在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中,揭开弹腔这古老戏曲艺术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许开学老人今年82岁,一生都在为“弹腔”的发掘、传承、发展孜孜以求。在许老家中,满墙的戏曲道具与泛黄剧照,诉说着弹腔的岁月故事。交流伊始,团队聚焦弹腔本源,询问起源、历史与形成特点 ,许老均娓娓道来:“潜山弹腔发端于明清,融合多腔系特色,以高亢激昂、节奏多变的唱腔,搭配独特锣鼓伴奏,在岁月中沉淀出 “一唱众和、文武兼备” 的艺术风格……”,那些散落在历史里的起源细节,经老人讲述变得鲜活。

当谈及 “弹腔为何被称京剧母体”,许老目光熠熠。他阐释,弹腔在发展中,为京剧输送了声腔、剧目与表演程式养分,像经典板式 “二黄”“西皮” 的演变关联,诸多弹腔传统剧目融入京剧体系,其程式化表演也为京剧奠基,清晰梳理出弹腔与京剧 “血脉相承” 的关联。通过京剧唱段和弹腔唱段的视听对比,更能直观的感受相比于京剧的“呛”,弹腔的唱腔更加“柔”。对于弹腔同现代徽剧、黄梅戏的联系,老人同样剖析细致,从声腔互融到题材借鉴,展现出地方戏曲间 “同根共生、相互滋养” 的生态。

关于唱腔、曲调、经典剧目及地方特色关联的问答,许老更是倾囊相授。他不仅细数《四郎探母》等剧目的独特韵味,强调方言对唱腔咬字、情感表达的塑造作用,还起身示范,一段杨四郎唱段响起,苍劲唱腔中,家国情怀与艺术感染力兼具,让团队沉浸式感受弹腔魅力。

“弹腔艺术就是我的命和魂,我愿意用一辈子来守护它”,临了,许老用虔诚的语气告诉大家。一个人就是一座丰碑。在许老的讲述与表演里,团队们真切触摸到潜山弹腔的历史厚度与艺术温度,也明晰了传承使命:以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翼,助力潜山弹腔在新时代续写 “薪火相传” 的非遗新篇 。

(李钰、王梦君 / 本组照片由王润润、邵瑀提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