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业大学 “药都添新彩,白芍映乡情” 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亳州,从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从交易市场到加工车间,全方位探访当地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解码以白芍为代表的中药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全链条升级的 “亳州路径”。
田间问计:种植端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走进谯城区十八里镇孙口村,探寻白芍种植的 “民生温度”。村书记介绍,白芍是当地特色产业,2000 亩种植基地联动农户,机械化已成为常态 —— 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从翻耕到收获全程参与,既提升效率,又降低人力成本。
然而,农户仍面临挑战。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队员们了解到市场价格波动大、技术指导不足是主要难题。“希望能有更多技术培训,也盼着价格能稳一点。” 一位农户的心声道出了基层种植者的期盼。实践团队表示,将汇总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为种植技术推广、市场对接提供参考,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龙头引领:全链条布局筑牢产业根基
在亳州市京皖中药饮片厂,实践团队见证了一家企业 34 年的跨越式发展。自 1989 年张学武创业起步,到 2023 年实现销售额超 15 亿、资产规模达 14 亿,年均 20% 的综合增长率背后,是 “种植 — 生产 — 批发 — 终端” 全链条的精密布局。
作为原料端,企业创新采用 “本地 + 自有基地” 模式,亳州十八里镇 2000 亩白芍基地联动农户承包,既严控品质,又为当地老人提供就业岗位;8000 亩铜陵凤丹皮 GAP 认证基地等自有基地,年稳定供应优质原料。采购环节更显精细,白芍按品相分为 4 类,加工后再依筛号分级,实现 “资源零浪费”。
生产环节呈现 “新老并行” 特色:老厂坚守传统炮制工艺,留住中药之 “魂”;新厂引入全自动色选机、灌装包装机等设备,推进自动化升级,破解 “前处理耗水排污” 等行业难题。智能仓储里,带指示灯的分拣设备、电子动态看板实时管控流程,每箱饮片的溯源码串联起 “原料 — 生产 — 仓储” 全流程,让品质可查可溯。
谈及未来,企业锚定三大方向:扩建厂房扩产能、与北京合作拓展中药代煎服务、以香港为支点试点日本市场,剑指东南亚,擘画全球化蓝图。
市场规范:全链条升级彰显产业韧性
从种植到流通,亳州白芍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贯穿始终。在亳州中药材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市场监管部门每日巡查,严抓品质与销售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让经营者信心十足。尽管行业增速放缓,个体经营者仍保持稳定运营,专注药材销售主业,为基层供应提供 “稳定器”。
产业链下游的初加工环节同样井然有序。小怀村的加工场所里,白芍经干燥、切片等标准化流程处理,去皮环节更需具备生产资格与环保认证,为后续深加工与流通筑牢质量防线。
此次实践中,从龙头企业的全链条创新,到田间地头的种植实践,再到市场流通的规范有序,亳州中药产业以 “传承守正、创新致远” 的姿态,在乡村振兴与全球化浪潮中稳步前行。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产业发展,以青春智慧助力亳州 “中药名片” 愈发鲜亮,书写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的新篇章。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