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为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今年我省将精准做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日前,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我省聚焦城乡特困家庭“筛查与兜底”,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服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望闻问切”主动发现机制,健全低收入常态化救助帮扶制度,切实防止发生冲击道德底线事件,坚决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截至目前,共新纳入低保对象5.95万人、新纳入特困人员0.86万人、新实施临时救助7.32万人次。
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据悉,我省依托全省1.64万个救助服务站(点),组织基层干部及村级1.8万名社会救助协调员,开展“敲门行动”,推进“线下”网格化大摸排,充分掌握本区域困难群众底数。
同时,优化我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功能应用,推进与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等13家省直部门信息共享,建立56项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指标,扩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将脱贫人口414.8万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37.9万人,城乡低保对象184.5万人、特困人员32.2万人、低保边缘家庭40.9万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9.7万人、其他低收入人口0.6万人,以及近2年退出低保、特困保障范围32.3万人,1年内申请救助未通过人员13.8万人,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平台进行监测筛查。
今年以来核对预警63万户次
那数据真实与否?省民政厅已与17家单位和26家银行机构的50余项数据进行对接,进一步推进与部中心数据资源库对接和跨省核对,实现全国范围内证券、不动产、车辆、工商、低保、婚姻登记、死亡等科目内容核对,基本掌握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为困难群众分层分类提供依据。年初以来,共核对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97万户次、322万人次,预警63万户次、192万人次。
同时提升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能力,为失能半失能低收入人口提供日常照护、助餐助浴、心理慰藉、社会融入等救助服务,满足特困家庭个性化救助需求。截至目前,全省为31万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险或照护服务,支出资金5000余万元,解决特困人员生病住院无人照护的现实问题。
群众少跑腿救助快到位
省民政厅牵头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围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统筹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等救助事项办理,开发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平台,采取“一码通享”各类社会救助资源,对涉及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应急、医保等救助业务,按照“一门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好”要求,实现大救助联办闭环工作机制。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标,《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方案》正在征求意见,计划年底前试运行。
此外,推行社会救助标准与当地上年度城乡人均消费支出等因素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针对我省城市低保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标准的现状,参照近3年全国城市低保标准年均增幅(4.1%)和全国城镇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幅(4.5%),今年我省城市低保标准拟提至840元/月/人,达到全国平均标准,其他救助标准按照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目前,淮北、宣城已印发文件落实。(记者 祁琳)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