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实施,“小电驴”安全能否“不掉链”?

2025-05-22 18:08:1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江亚萍   

安徽财经网讯:作为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达3.5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拥有一辆 “小电驴”。今年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正式实施。这一新规将带来哪些重大变革?又将给消费者日常使用、企业生产、市场监管带来哪些影响?​

脚踏板不再强制装,车型重量限值放宽

此次新国标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亮点纷呈。新国标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以此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电动自行车防篡改能力在新国标中得到了显著加强。标准要求电机、电池、控制器必须嵌入防拆电标签,并与车架号、车主信息绑定,实现三码合一管理。防止非法改装行为,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在车辆质量方面,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 55kg 提升到 63kg,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不过,对于非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销售时消费者可自主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此外,新国标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而是明确鼓励安装后视镜,并且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对于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各地政府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车辆的更新换代。

消费者选择更丰富,​安全性能再升级

面对即将实施的新国标标准,不少消费者表示,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之前脚蹬的设计过于鸡肋,有电时用不上,没电时骑不动,以至于身边很多电动自行车车主,买车上牌后,就立刻拆卸掉脚踏。”合肥市民章先生表示,这次取消脚踏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也比较实用,而且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消费者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购买电动自行车时,自己可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也有权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北斗定位功能。​

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追求时尚外观的年轻人,还是注重续航里程的上班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车型。在合肥一家爱玛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新国标的规定可以看到,很多产品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一些产品因技术优化,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同时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更安全的铅酸电池动力车受到消费者青睐,店内客流量也有所提升。

生产企业迎接挑战,加速转型​抢占市场

对于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来说,新国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生产环节,企业需要按照新标准对产品设计、工艺、设备进行全面升级。为了给企业足够的调整时间,新国标给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 3 个月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在售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绿源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战略布局、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及营销服务策划等工作有序推进,严格遵循新国标要求的创新产品引入市场,相关新国标产品也将会在行业展会上陆续展出。同时,也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聚焦于消费者关注的安全性、耐用性以及智能化等技术,并且持续发力高端智能制造板块,致力于提升生产制造的整体水准。面对挑战,不少企业也将其视为提升竞争力的机遇。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更高品质的产品。

突破行业发展瓶颈,迈向规范健康新高度

我国作为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社会保有量已超 3.5 亿辆。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非法改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不仅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新国标的修订,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本质安全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将为行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工具。合肥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国标的实施对于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新标准的顺利实施,市场监管部门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检查,为消费者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记者 王玮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