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获悉,2024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用好高铁新线通道能力,发挥管内铁路成网优势,精准匹配运能,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推动引流上线,促进客流较快增长。2024年,上铁集团年发送旅客8.9亿人次,较2023年年旅客发送量(8.08亿人次)增长超一成,创年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近年来,路网布局不断完善、高铁公交化开行,让旅客出行更为顺畅。2024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池黄、杭温、宣绩、沪苏湖等四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促进沪苏浙皖深度互联互通,长三角城市间时空距离越来越“近”,管内各地间基本实现3小时内通达。
2020年6月28日,京港高铁合肥至杭州段接续开通,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衔接”;2023年12月27日,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开通,串起浙皖赣三省众多名城、名镇、名湖、名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诞生;2024年4月26日,连接安徽池州和黄山两地的池黄高铁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便利沿线群众出行,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2024年10月11日,全国铁路2024年三季度调图当天,连接安徽宣城与绩溪两地的宣绩高铁开通,苏皖两省多地间的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长三角铁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路网能力,通过坚持细分客流、动态配置运能,确保“以能定量”、精准开车。2024年,先后4次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累计实施运能调整计划1859个,平均每周调整运力35.8次,全年累计调整(上铁集团)担当旅客列车11.55万趟。对高铁线路实行动车组列车市场化运营方案,在“日常+周末”开车模式基础上,实施高铁“一日一图”编制,安排日常、周末、高峰图3套运行方案,紧盯客流,按需开车。列车开行紧贴客流规律,开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副中心城市客流通勤数据分析,掌握客流变化特点,增加日常早高峰、周末晚高峰开车密度,上述城市间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助力双城生活,增强“同城效应”。
此外,长三角铁路满足旅客多元出行需求,优化普速运能投放。以阜阳、亳州等城市为例,在阜阳及周边地区进入高铁时代后,仍安排 111趟普速列车开行,前往沪宁杭、东北、京津冀、广深、云贵等多个方向,通达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昆明、杭州等多座城市。
近年来,长三角铁路积极创新服务手段,探索高铁网、互联网“双网融合”的智能化客运服务模式,相继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客运服务工作中,让旅客出行更顺心、更从容。电子客票作为提升客运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旅客出行体验密切相关,近3年来,长三角铁路电子客票已经历多次升级,新增学生优惠资质核验、外国护照在线身份核验、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线上注册等功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旅客出行更方便;用好同车接续、在线选座、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2025年春运起在部分线路试点)等功能,提升旅客购票体验。2024年,上铁集团客票发售超11.5亿张,其中互联网发售(含手机App订票)超11亿张、占比超95%。
提升旅客畅行服务体验。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长三角管内19座车站实现便捷换乘、9座车站实行铁路到达旅客乘坐地铁单向免安检、“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16列动车组列车、持续提升列车餐饮服务品质、22座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对“旅客进出站效率”等客运服务项点进行专项破题,截至2024年底,已打造“验检合一”车站273座、“售服合一”车站167座、“进出合一”车站55座,优化管内所有客运车站进出站流线,提高旅客候乘效率。
助力旅客温馨便捷出行,加大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服务力度,提高线上预约和线下响应效率,“158”“心尚”“红船”“顺心”等一批服务品牌获得旅客一致好评;开好“乐游长三角”“南湖•1921”等特色旅游列车,推出红色、特色、研学游等精品线路,打造消费新场景,激活旅游消费新动能,满足沿线人民群众文旅体验消费需求。
(胡晓炜 记者 章沁园)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