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一心奉公”,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逐个突破瓶颈难题,变“被动”为积极,让“小马”高效“跑起来”,确保全会精神在基层大地“落地生根”。
时时坚守忠诚,坚定“一颗红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始终做到一心向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理论、实践两手抓,在“时时”对党忠诚中筑牢思想堤坝、把准改革脉搏;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淬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深刻钻研、下足功夫、精确把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管,努力打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扭住党建引领“牛鼻子”,按照“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美乡村、善治理”的思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亲手谋划、部署、推进党建工作,持续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真正把党建“责任田”种成“丰产方”。
事事顺应民意,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使命,始终做到一心为民。“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当前,乡镇工作的内容、形式、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不能变。基层干部应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准确把好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脉搏”,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民生。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思群众所盼,实打实为群众办事。紧紧围绕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推进改革,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持续关注群众反映,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需求清单”与“供给清单”双向推动,让“需求”有回应、让“服务”有价值,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处处实干争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始终做到一心干事。乡镇处在发展一线,要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以变应变。找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要的就是“干部敢为”。“笃志前行,虽远必达”,基层干部面对新目标、新要求要拿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闯劲,葆有“再多磨难也无惧”的锐气,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拍板、敢冲锋、敢亮剑、不怕难、不畏缩,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既要“身入”基层又要“心到”基层,永葆首创精神,勇立潮头、敢于探路,特别是面对两难甚至多难问题时,应当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抢抓机遇,坚持创新思维、运用改革手段、拓宽开放视野,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切实造福于民。
人人清廉立身,涵养“心似明镜勤拂拭”的政治底色,始终做到一心奉公。乡镇干部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虽然不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却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基层干部要牢记,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份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份良心。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戒贪止欲,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始终做到思想锤炼从严、工作标准从严、作风养成从严、自我约束从严,使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周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