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学践悟“四下基层”制度,答好为民服务“最优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宣传宣讲”做到“生动细致”,变“天边”为“身边”,把“党音”贴近人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四下基层”中的第一条,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一环。如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缺失,会造成基础不稳固、根基不扎实的情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声音向下”,用宣传之“春风化雨”播撒联系群众的种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将“学术用语”熟练转化为“乡言乡语”,充分利用党小组“板凳会”、“桑下谈”、“微宣讲”等场合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唱、画、讲”等宣讲形式,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用得好,潜移默化将党的创新理论的“春风”吹入群众中去,方能真正叩开群众“心门”。
“调查研究”做到“见微知著”,变“问题”为“破题”,把“事实”贴近人民。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要将调研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为民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脚步向下”,以调研之“热火朝天”挥洒深入群众的汗水,多去“田间地头”走走,多到“群众炕头”坐坐,蹲下身、静下心看墒情、水质、作物。另一方面,调查研究要甘于坐“冷板凳”,准备打“持久战”,要盯着问题不松劲,在掌握数据、了解真相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利用所学所得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信访接待”做到“设身处地”,变“坐诊”为“出诊”,把“回应”贴近人民。“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和价值取向,是实现改进工作作风、浸润百姓民心的有力举措。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耳朵向下”,以信访接待之“感同身受”画好联系群众的“同心圆”,将自己当成人民中的一员来处理信访工作,让“群众上访”变成干部主动“问访”,变“被动解题”为“主动写题”。坚持到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零距离”谈心谈话,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从根源处化解矛盾,打开群众“心结”,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满意感。
“现场办公”做到“双向奔赴”,变“会场”为“现场”,把“服务”贴近人民。“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现场办公下基层”,解决的是问题,抵达的是民心,体现了党员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是对群众呼声最好的回应。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心向下”,以现场办公之“风尘仆仆”架起干群“连心桥”,到意见多、矛盾深、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去,将办公桌、议事圆桌、办事窗口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大院、临时帐篷中,“面对面”解决群众问题、“点对点”聆听群众心声,多一些“马上就办”,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让群众的问题在“家门口”得到解决,让“现场办公”这一优良作风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谢悦)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