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药品安全没有小事,监管责任重于泰山。7月28日,记者从安徽省药监局获悉,安徽在全国药品安全考核中,继2020年取得并列第一名的好成绩后,2021年蝉联全国第一名,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绩。
筑牢防疫药械安全防线
近年来,安徽省药监局始终坚持“四个最严”根本遵循,连续实施“药品安全对标提升行动”“药品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工程”等,防风险、保安全,转作风、促发展,提能力、固基础,抓党建、强引领,全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在防疫药械安全方面,我省坚决扛起保障皖产新冠病毒疫苗和全省大规模接种疫苗质量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完善监管制度,健全“1+4+N”(一个督导组、四个检查组、若干检查员)检查督导机制,持续加强新冠病毒疫苗全链条质量监管,有效保证皖产新冠病毒疫苗和全省接种疫苗质量安全,有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坚守药品质量安全底线
在保障公众用药方面,我省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定期风险会商机制,实行排查、会商、研判、处置闭环管理,国家药品抽检批次完成数位居全国第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药监局通报表扬。 其次,完善规划制度标准体系,印发《安徽省“十四五”药品安全发展规划》,公布实施《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基本建立覆盖药械妆监管全领域、各环节的监管制度体系。此外,重点监管紧抓不放,对全省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大容量注射剂、国家集采中选药品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年度全覆盖监督检查。对稽查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建立常态化案件督导督办、有功集体个人通报表扬等工作机制。2021年,全省共查处药械化违法案件4388件,同比增长54.8%。
勇追促进产业发展高线
搭建服务发展平台,助力医药产业“双招双引”。我省先后举办首届“省中药创新发展大会”“省药械创新发展大会”,有效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交流、融合融通、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医药产业“双招双引”,产业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平台乘数效应突显。其次,医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药品监管省级审批事项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43.6%,实现常规事项便捷办、创新事项优先办、承诺事项当天办、关联事项合并办。压缩检验周期、降低收费标准、开通网络服务、设置周末窗口、开展接待帮扶,省级药械检验检测服务持续优化,实现有源和无源医疗器械检验周期保持长三角地区同类机构最短。在黄山设立全省首家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站,“零距离”服务医药企业发展,加快打造全省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网。
拉高监管能力建设标线
记者了解到,我省创新实施“安徽药监英才计划”,突出加强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药品检查员高级专业人才评价机制,遴选建设首批8家省级检查员实训基地,全省药品监管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面提速药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较快获得皖产新冠病毒疫苗批签发国家授权;获批建设全省首家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成立中药检验研究所。推动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省级协同创新平台在我省落地,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获评国家药监局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协同建立长三角区域药品监管长效合作机制,牵头推进区域内加强药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以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享互认,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药品监管创新举措,重点领域合作持续深化。(石跃新 记者 王玮伟 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