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构建入股分红、带动就业、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联结机制增强主体带贫意愿,规范带贫行为,进一步提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实施质效。
我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通过“财政资金+自有要素”方式,3219名贫困户通过折资入股变成股民,累计兑现产业分红资金237.8万元;鼓励企业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取得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市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吸纳季节性岗位2.8万个,贫困户务工就业每人每天收入80元以上,并为1158名建档立卡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扶贫产业发展,引导企业与群众签订订单式原材料收购协议,贫困户被单一主体年度收购特色农产品货值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主体订单生产带动贫困户4050户;大力推进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林权改革,通过土地入股、流转经营等多种方式,盘活土地、林地资源。目前,各类企业共流转土地3795亩,累计兑现土地流转资金4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