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的白茆镇黑沙洲社区,一个名为“妇老乡亲”的乡村治理品牌正悄然改变着社区面貌,为留守老人带来温暖与希望。
面对社区老龄化和“留守”现象突出的现实难题,黑沙洲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自2023年起创新推出“‘妇老乡亲’守护宝岛爷爷奶奶”项目。该项目精准聚焦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痛点,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激活社区内生力量、创新激励机制,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妇老互助、社区参与、可持续运营”的乡村养老与治理协同发展新路径,成效斐然,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黑沙洲方案”。
一、 多元协同,构建暖心“服务网”。
党建引领,筑牢暖心阵地。社区党总支将“妇老乡亲”项目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核心工程,充分发挥组织统筹优势。巧妙盘活社区闲置养老服务站,精心打造成为“你好·宝岛爷爷奶奶之家”这一核心服务阵地,并结合当地特色,在黑沙洲糖坊开辟户外活动点。此举不仅实现了服务阵地的有效拓展,更探索了阵地建设与乡村文旅的融合互促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糖坊的经营业绩因此提升了50%,直接赋能参与服务的低龄老人实现增收。

激活内源,组建“妇老”生力军。项目摒弃“等靠要”传统思维,充分挖掘社区内部潜力。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精准入户走访,成功组建了一支以20名留守妇女和健康低龄老人为核心的“妇老乡亲”志愿服务队。这支“家门口”的队伍,成功将潜在的受助对象转变为积极的服务提供者,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专业赋能,提升服务温度。为确保服务品质,项目积极链接专业养老护理资源。聚焦留守老人最关切的慢性病管理、失能半失能照护等核心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3期专项赋能培训,覆盖志愿者120人次。这些培训显著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信心,为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激励,注入持久动力。在社区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成功设立了“宝岛爷爷奶奶幸福基金”,并创新推出“‘妇老乡亲+时间胶囊’”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志愿者通过服务积累积分,可灵活兑换实物礼品、社区服务,特别是能在农忙时节兑换劳动力互助支持,形成了“付出—积累—回馈—再付出”的暖心闭环与长效运行机制。截至目前,已有1500人次完成积分兑换,有效带动农忙互助120人次,极大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确保了项目的内生动力与持久活力。
精准关怀,解忧暖心到家。志愿服务队通过细致的入户摸排,为15户特殊困难老人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档案,常态化提供药品代买、新鲜菜品配送、日常家政等上门服务,累计服务超100人次。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契机,精心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良好氛围。

二、 成效显著,启迪乡村新路径。
“妇老乡亲”项目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治理特别是养老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内生动力是核心关键。项目证明,激活社区“人”的因素——尤其是留守妇女和健康低龄老人——是破解乡村公共服务(如养老)难题的根本。他们蕴含着巨大的服务潜能与互助意愿。
闲置资源价值凸显。通过将闲置空间与潜在人力资源有效结合,项目实现了社区资产的盘活与增值,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乡村治理创新之路。
长效机制激发活力。“志愿积分兑换”与“幸福基金”相结合的模式,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志愿服务仅依赖精神激励的局限,构建了“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志愿服务的持续性难题。
展望未来,白茆镇将持续深化提炼黑沙洲社区“妇老乡亲”品牌的先进经验与成熟模式,适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复制。同时,继续深耕品牌内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妇老乡亲”的温暖惠及更多群众,切实增强全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纪英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