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海-六安科技合作交流系列活动之“灵芝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交流会”,在安徽金寨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由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六安市科学技术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长三角食药用菌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与安徽康希药业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等六家单位协办,以“聚焦产业链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沪六两地政府代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长三角食药用菌产业创新联盟等相关单位成员1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灵芝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沪六两地科技协同合作。
一、凝聚合作共识,擘画产业蓝图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国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袁光怡在致辞中表示,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与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两地紧扣“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主线,从产业对接、科技赋能到民生共享,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持续深化。依托金寨“中国灵芝之乡”的产业基础,上海积极推动科研力量对接当地产业需求,未来需进一步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心也将持续聚焦科技产业一体化、深化产学研融合,以上海科技助力金寨灵芝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安徽省六安市科学技术局三级调研员鲁冬梅在致辞中介绍,六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已知种类达1800多种,金寨更有“灵芝之乡”美誉,因此灵芝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核心增收产业。她提到,上海科研实力领先、六安原料优势突出,两地已形成“六安有好料、上海有技术”的互补格局,合作从单向帮扶升级为双向协作。未来六安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沪六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吸引更多力量深耕灵芝产业,助力两地合作再上新台阶。
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锐表示,金寨始终将灵芝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上海科技赋能与专家指导下,金寨灵芝已实现标准化种植与深加工全链条布局。他特别提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长期以高度责任感开展精准帮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与深层次资源支持,为金寨灵芝产业迈向高质量、标准化发展筑牢根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上海的科技交流,推动六安灵芝产业再突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成提到,自2023年两地建立农业农村长期合作机制以来,成效显著,此次交流会正是深化该合作的重要实践。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已与金寨围绕灵芝构建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同时在沪六合作框架下,通过推动科研下沉、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落实合作要求。未来将继续凝聚多方智慧、深化协同合作,共绘灵芝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志辉指出,深化沪六对口合作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始终以服务地方产业为使命,用科技力量助力金寨灵芝产业升级。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灵芝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关键环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未来上海市农科院将继续发挥食用菌研究领域的优势,深化与六安、金寨的合作;同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发展共识、探索产业创新路径,推动沪六合作结出更多硕果,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环节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迪教授主持,三位专家分别从产业价值、区域发展、地方实践三个维度解读食用菌产业,为参会者搭建起系统、全面的产业认知框架,为后续交流研讨奠定专业基础。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黄晨阳研究员,以《美好生活离不开食用菌健康生活离不开药用菌》为题,从科普视角切入,分别围绕食药用菌在产品端和产业端的“八个优点”,系统阐释其在居民健康保障与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价值,进一步明晰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定位与重要性。
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研究员,聚焦区域协同发展,作了题为《长三角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实践》的报告。他结合长三角地区食用菌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并分享了团队在香菇和灵芝全产业链创新中的实践案例,为区域内食用菌产业协同升级提供可借鉴的实施方案。
金寨县中药(西山药库)产业发展中心杜继甫主任,围绕《金寨灵芝产业发展情况》作了专题报告。他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金寨县情,并分别从特色鲜明、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三个方面阐述灵芝产业发展优势,规划了“一产做优做实,二产做大做强,三产做靓做活”的未来发展路径,为金寨县地方产业绘就发展蓝图。
灵芝专题报告环节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研究员主持,四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分别从品种培育、栽培生理、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维度,深入剖析灵芝全产业链创新关键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唐传红推广研究员以《高产活性成分灵芝新品种选育及栽培》为题,针对灵芝产业现有瓶颈,详述了团队在灵芝种质资源库构建、富含功能成分灵芝新品种创制及制定精准采收标准和明确病害防治策略等方面获得的一些成果,为种植端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南京农业大学赵明文教授作了题为《环境调控灵芝三萜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的报告,深入解读灵芝三萜的关键合成途径。他提出灵芝三萜的合成受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核心观点,并围绕三萜合成中的“哪些信号参与、信号间的关系、关键基因”三大科学问题,展示了团队近些年的重要科研成果,为精准调控三萜的合成提供依据。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以《灵芝功能成分挖掘及多元化产品开发》为题,系统介绍了团队在灵芝三萜、多糖两大核心成分的结构解析、功能挖掘和精准评价以及灵芝黑咖啡、口服液、茶饮和黑巧克力等多元化产品开发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落地推动灵芝从初级原料向高附加值健康产品延伸,提升产业效益。
安徽康希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伟,以《谈康希药业的匠心制造》为题,结合“好灵芝 康希造”理念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企业实践。他提到,公司从源头把控品质,坚持有机椴木种植模式;生产端引入自动化设备,精准保障孢子油、孢子粉及精粹液等产品品质;同时依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专业研发团队,为灵芝产业深加工端树立实践标杆。
在上午的报告环节中,还同步设置了食用菌产品展示及品鉴活动,让参会者在了解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的同时,直观感受灵芝等食用菌产品的应用成果。两场报告环节全面覆盖灵芝产业“育种—栽培—加工—市场”全链条,结合现场展示品鉴,既实现前沿技术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衔接,也为沪六两地政研企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
三、理论落地实践,共商产业发展对策
下午,会议聚焦“实践考察+深度研讨”,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推动理论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参会人员首先前往安徽康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实地考察灵芝产业从原料栽培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此次基地参观不仅让参会者直观了解灵芝产业的实际生产运营模式,更搭建起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对接的应用场景,为后续院企产学研合作落地奠定实践基础。
基地参观结束后,专家座谈会随即召开,本次座谈会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主持。与会嘉宾聚焦灵芝产业核心,围绕灵芝产业发展现状、痛点及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贡献多元视角与专业见解。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周昌艳结合自身体验,分享了灵芝的健康价值,强调灵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界的持续深耕,并肯定了安徽康希药业董事长张宏伟跨界投身大健康产业的毅力,同时指出标准化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灵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
数十位来自不同省份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及安徽省体系岗位专家,结合各地地域特色,介绍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道地性优势与发展现状。并基于本次参会感受,针对灵芝产业的科普宣传、标准化建立、智能化应用三大核心议题提出专业建议,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多维度探索灵芝产业新突破。
山东、上海、云南三地企业代表也分别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发展定位与品牌特色,并坦诚提出当前公司发展面临的科技指导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企业间合作不紧密等共性问题,与参会专家、代表展开针对性研讨,为深化政企研协同合作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场与信息化副处长、二级调研员舒学军对本次交流会给予高度肯定,认为会议有效推动专家与企业形成发展共识。他也从消费者视角提出新的见解,指出灵芝产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产业升级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融合科普宣传,让灵芝产品更好地贴近市场与消费者需求。
本次会议的实地考察与专家座谈会环节,既实现了“理论落地实践”的深度衔接,又通过多方对话凝聚了产业发展共识,为沪六两地乃至全国灵芝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
本次产业交流会,以“技术创新+产业实践”为核心,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体系,为灵芝产业发展注入多重动能。未来,随着沪六两地科技合作的持续深化,灵芝产业将进一步整合科研、产业、市场资源,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我国灵芝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