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综合新闻 > 正文

80后“破壁者”,探索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记敬业奉献滁州好人王军事迹

2025-09-30 14:00:5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长期以来,海洋大气腐蚀钢的核心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国内重大海洋工程、跨海桥梁的钢材选择,常常面临“卡脖子”困境。而“80后”钢铁人王军,用15年时间的反复淬炼,打破了这一垄断,让中国耐蚀钢技术站上了国际舞台。

2011年,南钢集团研究院成立后,王军便将目光锁定在“耐蚀钢”这一国家急需领域。“国外能做到的,我们中国钢铁人也一定能做到!”为了研发耐海洋大气腐蚀钢,他牵头组建专班,开启了“实验-失败-分析-总结-再试验”的循环攻坚。那时,他白天蹲守在轰鸣的车间,一手握测量仪器、一手记参数,口袋里的笔记本被汗水浸得卷了边;晚上则扎进文献堆,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凌晨。

最艰难时,团队曾连续数月没有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部分成员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王军却始终没有动摇:“钢铁要经千锤百炼才够硬,科研哪能没有挫折?”他带领团队重新梳理数十万字的实验数据,逐一排查工艺漏洞,甚至亲自守在炉台旁,观察钢水成分的细微变化。历经数千次试验后,他们终于成功开发出耐海洋大气腐蚀钢,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中马友谊大桥”的选材中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让中国钢铁技术赢得国际认可。

这并非王军第一次“破壁”,在耐候桥梁钢领域,他带领团队实现从Q345qNH到最高强度级别Q690q的全覆盖;在抗震建筑钢领域,他主导制定《建筑用耐候钢板》团体标准,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为建筑提供“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技术保障。

如今,他牵头的涉密合金项目,更有望再次打破欧美垄断,为国家节约战略资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王军用一项项技术突破,书写着中国钢铁的“自强故事”。(王倩)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