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的科普大篷车到手机端的云端微课堂,从镇科技馆的VR体验到田间的农技指导,李庄镇创新构建"三个科普圈",让科学知识触手可及,如春雨般滋润乡村每个角落。

固定圈,家门口的“科技馆”。李庄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学校、文化站等资源,着力构建覆盖镇村的固定科普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普服务。镇科技馆内设有3D打印室、VR体验区等前沿科技设备,让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亲身感受科技魅力。同时,科普活动室定期举办科普展览和科学讲座,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窗口,真正实现科普从“云端”到“身边”的延伸。目前,全镇已实现村级科普活动室全覆盖,9个村(社区)利用现有场所建立科普阵地,并借助农家书屋开辟科普专区,不仅成为村民汲取知识的"充电站",更蝶变为传播技术、培育新风、凝聚共识的乡村文化枢纽。
流动圈,及时达的“科普车”。科技大篷车定期搭载20余件科普展品深入各村开展巡回服务,提供“点单式”科普服务,打造城乡覆盖的移动科普平台。科技大篷车配备智能机器人、航模教具、物理实验箱等趣味性互动展品,结合AR技术开发了沉浸式科普体验项目。“大篷车一来到学校,学生们就特别开心,不仅能观看机器人舞蹈、无人机编队表演,还能亲手操作实验装置,科学课变得特别生动。”李庄初中的老师高兴地说。农技下乡则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酥梨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开展“田间课堂”,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云端圈,指尖上的“科学课”。李庄镇积极打造数字化科普平台,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云端科普网络。依托“砀山县李庄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科普内容,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过趣味化、故事化的表达,将晦涩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镇村(社区)两级联动建立科普工作体系,依托全镇科普宣传员、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员等各类人才资源,微信群里答疑即时高效,为群众提供权威、专业的科普知识和技术指导。同时,借助“科普中国”APP等平台,开启“线上课堂”,方便群众随时点播学习,构建起人人可学、处处能学的在线科普环境。
下一步,李庄镇将继续完善“三个圈”科普体系,推进科普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刘馨)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