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综合新闻 > 正文

融精神“碎片” 铸履职“源动力”

2025-09-16 09:23:4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优良传统是干部履职的力量根基。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从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奋进力量”,而抗战精神作为其中的璀璨瑰宝,正以爱国、气节、英雄、信念的“四维内核”,为干部校准干事方向、坚守做人底线、鼓足攻坚勇气、坚定奋斗决心,既是砥砺初心的“精神灯塔”,更是赋能履职的“动力源泉”。

然而,揆诸当下,部分干部在抗战精神传承中却陷入“碎片化”困境,难以充分释放其价值。一是“维度割裂”,有的干部只谈“爱国情怀”,在谋划工作时喊口号、重表态,却在“民族气节”上失范;有的干部推崇“英雄气概”,却忽视“必胜信念”,遇到长期攻坚任务就“半途而废”。二是“标签化对待”,学完抗战精神就束之高阁,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际工作中,既不用“英雄气概”破难题,也不用“必胜信念”扛压力。三是“转化能力弱”,虽能背诵精神内涵,却不懂如何与履职场景结合,导致精神与实践“两张皮”。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抗战精神“四维内核”的整体性理解不深,缺乏“系统转化”的意识与方法,使精神力量难以真正融入履职全过程。

破解“碎片化”,干部要做“系统学习者”,筑牢认知根基。抗战精神的“四维内核”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整体:爱国标定履职航向,气节守住立身底线,英雄气概提供攻坚动力,必胜信念支撑长期奋斗。干部需摒弃“断章取义”式学习,通过精读史料、沉浸式红色教育、聆听老兵讲述等,吃透“四维内核”内在逻辑,主动梳理岗位与精神的契合点,如将“爱国”对接政策落实、“信念”关联民生项目,让精神内涵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指南”,打破“学用脱节”壁垒。

破解“碎片化”,干部更要做“场景转化者”,激活精神力量。抗战精神传承的关键,在于把“四维内核”嵌入具体工作场景。产业发展中,以“爱国”定方向、“信念”破难题;基层治理中,以“气节”守底线、“英雄气概”解矛盾;民生服务中,以“爱国”践宗旨、“信念”推长期工程,让精神从“书本”走向“岗位”。唯有如此,才能让抗战精神从“书本上”走到“岗位上”,从“历史记忆”变为“履职实效”。

破解“碎片化”,组织部门也需搭“系统传承”机制。为精神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干部教育中设专题课、分享实践案例;考核中纳入“精神转化成效”,设具体指标;激励上优先提拔善转化、实绩优的干部,形成“学、转、干、优”的良好氛围。

精神传承最怕“碎片化”,履职干事最需“系统力”。抗战精神的“四维内核”,本就是为破解“方向迷茫、底线松动、难题难破、韧劲不足”而生。新时代干部唯有跳出“零散传承”的窠臼,新时代干部唯有跳出“零散传承”的窠臼,主动将爱国、气节、英雄、信念熔于一炉,把分散的精神“碎片”锻造成有机统一的思想罗盘与行动指南,方能将其真正转化为攻坚克难、服务为民的履职“源动力”。如此,才能让精神火炬照亮为民、攻坚、奋进之路,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姚月)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