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米”,社区服务的颗粒度,直接连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感。随着辖区老龄化程度加深,独居老人的日常照料、残疾人的办事难题,成了社区治理中最需“精耕细作”的民生课题。如今,社区以“网格化+红色小管家”为抓手,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落到入户走访、日常守护的每一个细节里,不仅摸清了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更用实打实的服务,把温暖送进了居民心坎。
摸透需求
精细化服务的第一步,是把需求“摸得准、记得清”。社区里的网格员和“红色小管家”,没少往居民楼里跑——爬楼梯、敲家门,遇上老人听力不好,就凑近些慢慢说;碰到家里没人,就找邻居多打听几句。
独居的张奶奶有高血压,得定期提醒吃药;李大爷腿脚不便,买菜得帮着捎带;残疾人王师傅想办补贴,手续流程得讲清楚……这些细节,都被一一记在“一人一档”的台账里。更贴心的是,台账不是一成不变的。老人最近添了新毛病、家里换了紧急联系人,网格员都会及时更新,确保下次上门,能精准帮上忙。
日常守护
每天一早,网格员小周都会先给负责的几户老人打个电话:“刘奶奶,今天天气凉,出门记得加件衣服”“陈爷爷,昨天帮您买的药够吃一周,吃完了您再跟我说”。要是赶上休息,她还会上门帮老人擦擦桌子、看看水电煤开关,陪老人唠唠家常。
电影公司宿舍楼的宋先生,常年在广东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60岁的母亲和90岁的外公。社区知道后,主动把两位老人纳入重点关怀。养老认证不用老人跑,网格员上门帮着办;梅雨季担心漏雨,提前去检查窗户;雨雪天怕老人滑倒,更是天天上门看看。今年7月,宋先生特地从广东赶回来,送了面“为民服务暖人心 社区关怀显真情”的锦旗到社区,红着眼眶说:“有你们在,我们在外打拼才踏实,社区就是老人的第二个家!”
攥紧合力
社区的力量有限,要把服务做细,还得靠大家搭手。现在,社区早跟镇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爱心企业搭起了“互助网”。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每月上门,给老人量血压、讲保健知识;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常来搞文艺活动,老人们坐在楼下就能看节目;逢年过节,爱心企业还会送米面油过来,给困难老人添份心意。
“不只是帮老人解决吃饭、看病这些事,更想让他们心里不孤单。”东安社区书记说。如今在东安社区,网格员的脚步声、红色小管家的叮嘱声、老人们的笑声,成了小区里最暖的声音。接下来,社区还会接着把这张“服务网”织得更密,让每一位独居老人、特殊群体,都能在社区里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赵梦雅 屠玉洁)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