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乡村角落”到“文明地标” 解锁“扫黄打非”实践密码

2025-09-03 09:19:4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农家书屋变成知识加油站,红色说事场化身微宣讲课堂,新风亭成为文明展示窗……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起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基层文化治理新格局,将寻常乡村角落转化为“扫黄打非”的文明地标。

聚焦空间再造,打造“多维集成”前沿阵地。李庄镇坚持化零为整,高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将“扫黄打非”工作深度融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功能叠加和空间复用,昔日单一的场所焕发新生:农家书屋内设立“扫黄打非阅读角”并配备“绿书签”,成为普及识黄辨非知识的加油站;红色说事场定期开设“扫黄打非”微课堂,网格员和志愿者们在此以案说法;新风亭的廊柱上张贴着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使其变身弘扬新风正气的文明窗口。以“家门口”的护苗阵地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宽“扫黄打非”进基层宣传新阵地,让实景课堂融入生活场景,真正让前沿哨所“强起来”。

聚焦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参与”力量矩阵。李庄镇积极探索“扫黄打非”工作新路径,创新 “网格化 + 文明实践” 工作模式,广泛吸纳村“两委”成员、老党员、乡村文艺骨干、“最美家庭”代表及青年志愿者,组建起一支扎根乡土的“扫黄打非”监督员和信息员队伍。将线索摸排与志愿者日常巡查相结合,联合综合执法队开展常态化督查,重点检查校园周边的出版物市场、小卖部、印刷复制企业等重点场所,持续开展非法出版物巡查清理行动。他们既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也是发现线索的“侦察兵”,还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群防群治网络,切实筑牢基层文化安全的坚固屏障。

聚焦场景赋能,创新“多彩融合”宣教模式。为避免宣传教育工作枯燥生硬,李庄镇积极探索化僵为活、融入日常的宣教模式。一方面,将“扫黄打非”内容有机融入“乡村村晚”、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以小品、戏曲、快板等“文艺+宣讲”的形式,让政策法规在欢歌笑语中入脑入心。另一方面,结合“全民阅读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校园开展“护苗·绿书签”主题班会,依托和美集市设立扫黄打非宣传点,用生动案例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文化垃圾。持续探索“阅读+研讨”“理论+实践”多元护苗模式,将“扫黄打非”宣传与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志愿服务等公共文化活动相融合,借助沉浸式、互动式的多彩宣教,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扫黄打非”阵地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治理效能,全力营造更加清朗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刘馨)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