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茆镇三垄村,广袤的田野间,基层治理的新探索正悄然进行。这里没有刻板的模板,只有贴合乡土的“土法子”。三垄村以党建为笔,以协商为墨,让村民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在田埂地头书写基层治理的生动故事,探寻属于自己的“解题密码”。
(图为三垄村在村民小组“摆桌问事”,收集民意。)
搭平台,架起民意“直通车”。
三垄村将党建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搭建“田间议事角”平台。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串联党员代表、种植大户、返乡能人,每月固定“逢五议事”(农历每月初五),在村头大泡桐树下“摆桌问事”;同时在各小组设置“民意竹筐”,收集农田灌溉、道路维修、邻里纠纷等“急难愁盼”。无论是“稻苗缺水咋解决”,还是“村道狭窄影响农机通行”,都能通过“收集 — 梳理 — 协商 — 反馈”的闭环流程,让村民的声音“出了家门,进了‘家门’(村委会)”,实现“小事当场定、大事一起商”。
定机制,念好自治“紧箍咒”。
创新“三步议事法”,破解治理难题:党员干部带着“土办法”,走田埂、串农户,唠家常中收集诉求。夏季水稻灌溉、农机共享难题,冬季沟渠清淤、道路结冰隐患,都被一一记在 “民情本”上;遇到 “难啃的骨头”,就开“院坝协商会”“网格议事会”。邀请农技专家、法律明白人“现场支招”,像村道拓宽争议,经协商确定 “分段施工、错峰通行”方案,既不耽误农时,又解决出行难题;定好“责任清单”,村“两委”带头干,村民小组跟着干,志愿者主动干。沟渠清淤党员先上,道路维护村民齐参与,让 “纸上方案”变成“田间实景”,治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聚合力,画好共治“同心圆”。
通过“田间议事角”,三垄村实现从“干部干、村民看”到“大家议、一起干”的转变:村民学会用 “土道理”化解矛盾,从“吵得脸红”变“坐下来商量”;合作社、返乡能人从“看热闹”变“出力气”,为村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村民自发组建“护田队”“环境监督队”,形成“我的村子我来管” 的氛围。如今,三垄村的稻田里,议事声、机器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正以协商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的“大能量”。
在三垄村,党建引领的“议事经”,让基层治理接上了“乡土地气”。从阵地搭建到制度保障,从问题解决到合力凝聚,每一步都踩在村民的“心坎上”,让乡村治理既有“党味”又有“烟火味”。这不仅是三垄村的治理探索,更给白茆镇的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份“乡土答案”。(解亚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