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镇紧扣“党建强基、信用赋能、治理增效”主线,以党建引领破题、信用体系筑基、产业融合赋能、治理创新固本,从组织建设、信用创新、产业升级、治理效能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构建“党建+信用+产业+治理”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蹚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筑牢信用村建设“主心骨”。李庄镇成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镇级统筹、村级包干、镇村联动”工作机制,压实镇村干部责任,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全镇划分75个网格,配备专属民情网格员,构建“民情联络员吹哨、村党组织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架起党群“连心桥”。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吸引30余名在外致富能手返乡创办企业,为信用村建设注入人才活水。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信用文化宣传,实现“信用村建设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将信用理念融入基层党建,把信用评定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信用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信用体系创新赋能,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该镇以李园新村为试点,建成3家“信用积分超市”,制定涵盖遵纪守法、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8大类20项的积分细则,村民通过参与村级事务获取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享受商户优惠。创新“信用+惠民”场景,在县级清单基础上新增卫生院体检折扣、农家书屋免押金借阅等16项镇级专属福利,累计兑换积分7.5万分,惠及700余人次,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深化“银村共建”金融合作。与县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签订党建金融联盟协议,组织开展“金融服务上门”行动,为4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建立“党建+金融”双评机制,将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与村级乡风文明评议相结合,评定A级以上信用户7987户,占比73.15%,推动“信用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本”。
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李庄镇培育特色庭院经济集群,推行“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打造“盼盼多肉小院”特色品牌,引导群众利用庭院空间发展多肉种植、手工艺品制作,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实现“院景”变“钱景”。以镇东村车厘子为媒建设自采园推出“亲子采摘”,串联砀山“梨花节”“采梨节”文旅IP打造“春赏花、夏采果”旅游环线。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依托酥梨、黄桃等特色农业资源,串联银杏林、吴玠庙、印染坊等文旅景点,开发“采摘体验+民俗文化”旅游线路。引入香油坊传统作坊,推动梨膏、蓝印花布等特色产品产业化,构建“农旅电商”三位一体生态圈,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35.56万元,同比增长56%,走出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实施“交通、林、水、居”提质工程,清理乱堆乱放300余处,改造乱搭乱建50余处,建成观光步道、信用广场等公共设施,打造“五小”微景观20余处,李园新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将信用积分与“最美庭院”“六好户”评选挂钩,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实现村庄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涵养文明乡风正能量,建立“正负清单”评议机制,组织党员、村民代表逐户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累计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典型50余户,形成“评模范、学模范、当模范”的良好风尚。依托信用积分超市开展“诚信标兵”评选,发布红黑榜,曝光失信行为,推动村民由“被动管理”向“主动自治”转变,基层治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未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党建+信用”融合机制,让信用成为乡村振兴的“硬通货”,为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贡献更多“李庄经验”。(杨浩)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