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综合新闻 > 正文

泾县昌桥乡迎来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2025-02-21 13:34:2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为加快推动全县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高效完成泾县作为全省研学旅游基地提升试点县工作,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2月16日,安徽泾县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副组长,安徽工程大学体验产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薛保红带领其团队深入到泾县昌桥乡开展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

昌壩橋,昌桥之源头,人杰地灵,因昌氏修坝而得名。这里,小桥流水迂回绵延,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这里,生态旖旎百业兴旺,人居和谐安定团结。这里,是中国的扬子鳄之乡、纸伞小镇。

省级非遗“昌桥乡孤峰油布伞”是中国古老制伞手工艺的延续,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出产制作油布伞的工艺精湛、美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境内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野生扬子鳄保护基地。在这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上,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加强,厚植人鳄和谐共存和分布着大量的红岩石。它们的活动轨迹、生存环境及颜色和纹理常常激发专家和科学家的创造力,成为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灵感来源。把对于扬子鳄生态环境、地质科学的好奇心转化成探索欲。

“孤峰油布伞是安徽省泾县昌桥乡孤峰村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在实用性、观赏性、文化价值和市场地位等方面都值得去挖掘和提升,打造‘中国油布伞研学营地’。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工具,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薛保红教授说。

此次调研活动旨在为昌桥乡全域研学旅游发展把脉问诊,指明方向。调研期间,薛保红教授带领团队详细了解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走访了孤峰村林业组、田坊村、泉水村村落、通池古道、新垅村千亩茶园、龙桥听语,探寻泾县北邑生活本真色彩、捕捉本土民情原生风貌,挖掘油布伞非遗文化、新四军在田坊红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扬子鳄红岩石生态科普与现代乡村发展的交融故事。通过专家的视角,展现乡村振兴成果,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关注昌桥乡建设,激发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看山、看水,最重要的是看一方的文化。“非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生态科普+研学旅游”为主题开创乡村旅游精品研学项目是昌桥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精髓。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将其融入到泾县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环线中,同时对昌桥乡发展全域研学旅游的优势和潜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同时,薛教授的调研让昌桥乡深刻认识到融入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清优势,增强信心;正视问题,深挖潜力。近年来,昌桥乡创新工作思路,抢抓全域研学旅游契机,亟待破题。非遗油布伞研学游、龙桥听语欢乐游、泉水村欢乐节庆观鳄游均被列为泾县首批精品“微场景”推荐打卡点,走出一条具有错位发展具有特色的撑一撑油纸伞,观一观扬子鳄,尝一尝生态米、走一走“通池古道”、探一探红岩石乡村体验式文旅研学之路。

在昌桥,孩子们除了实地体验孤峰油布伞的传统手工技艺、农田古法耕种日常劳动生产的热闹景象、新四军在田坊抗战的感人故事,感受泾县北邑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与情怀外,还可以激发起对扬子鳄红岩石生态科普的探索欲,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非遗手工体验、红色文化传承、农田古法耕种、共享菜园种植、生态科普都是昌桥乡的特色文化,也是研学旅游推出的重点学习课程,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习工匠精神、抗战精神,传承非遗技艺、红色文化,在游中学、学中游,不经意间练就本领,增长才干。

此次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调研不仅是昌桥融入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单点突破,迎来新机遇。更是助力泾县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引擎。(钱有龙)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