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周四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10%,收报3916.23点;深证成指跌0.25%,收报13086.41点;创业板指涨0.38%,收报3037.44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跌破2万亿,仅有19311亿元,较周三缩量1417亿元。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接近1200只,逾50只股票涨停。
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指数冲高回落,成交额显著萎缩并创下近期新低,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观望情绪浓厚。然而,就在这样清淡的市场环境中,银行股却走出独立行情,实现“五连阳”,龙头品种农业银行更是逼近历史新高,短期大盘弱势下部分板块出现跷跷板现象,背后释放出多重关键信号,也为投资者后续操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银行股逆势拉升的首要信号,是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资金迫切寻求“避风港”。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大行,具备估值低、股息率高、经营稳健的特质,当市场对经济前景和题材股未来走向存在分歧时,这类资产就成为资金的优先选择,投资者愿以牺牲部分增长弹性换取资产安全性与稳定股息回报。同时,这一现象也暗含风格切换可能,回顾今年行情,4~7月银行股走强时题材股平淡,7月后题材股发力银行股调整,如今银行股卷土重来,或意味着市场正从高弹性成长板块向低估值价值板块进行适当的切换。
政策预期与价值回归的双重驱动,是银行股走强的重要支撑。当前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市场对后续经济企稳复苏抱有期待,而银行作为百业之母,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紧密相连,经济预期改善直接利好银行板块价值重估。此外,国有大行作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核心标的,长期被低估的状态正被市场重新审视,在监管引导和高股息优势下,对保险、社保等长期配置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推动股价稳步上行。
总体而言,银行股的逆势拉升是市场在迷茫期的理性选择,既反映出短期资金避险心态、对政策的期待,也体现了对价值规律的尊重,虽不意味着新行情的来临,但却是指数在震荡整理后的积极信号。后续操作中,重结构以及轻指数是核心原则,在市场短期方向未明确前,借助银行等价值板块进行防御十分明智,同时需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及银行股与题材股跷跷板效应的后续发展,为下一阶段布局做好准备。
杨晓春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