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指数高开回落,盘中多次跳水,尾盘大幅走低,周一修复成果被悉数吞没。特别是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在周一反弹后周二再度被下跌反包,短期调整态势愈发明显。截至收盘,沪指跌0.62%,收报3865.23点;深证成指跌2.54%,收报12895.11点;创业板指跌3.99%,收报2955.98点。两市成交额达到25762亿元,较周一放量2215亿元。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700只,近50只股票涨停。
从市场环境来看,近期面临的外部复杂性显著增加。贸易摩擦担忧再度浮现,尽管当前关税扰动仅源于特朗普个人发言、尚无美国官方正式声明,但11月1日这一可能的执行时间点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市场上方,直接压制增量资金入场意愿。同时,美元指数近期整体走强一度突破99点、美联储释放不急于快速降息的偏鹰信号,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共同导致全球风险偏好降温。
而A股自身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放大了外部冲击的影响。估值极端分化现象尤为突出,以科创50为例,其市盈率一度超196倍,而红利指数仅为7倍之多,这种悬殊的估值差距使得市场在面临冲击时极易出现快速的高低切换。融资盘敏感性增强,部分估值过高的股票触发融资规则,导致资金从高位科技板块流出,转向红利等滞涨板块。同时,外资流入意愿边际转冷,社融增速掉头下行,CPI同比再度负增长,资金面与经济数据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了市场调整压力。
当前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此轮调整何时结束?我们认为,判断调整结束时机需重点关注三大关键信号:
一是海外市场稳定信号。近期美股走低,全球资产风险偏好回落,包括英伟达的不利影响对A股科技成长板块的映射效应,海外何时止跌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成交量变化。若后续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市场难以发起单边上涨行情,大概率维持震荡反复态势。
三是贸易政策明朗化。11月1日前后关税政策的最终落地,将是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的重要时点。
从技术面上看,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集体下挫,其中创业板指较弱,跌幅接近4%,以一根放量长阴有效跌破30日均线。若后市无法快速修复,在中期震荡走高的上涨结构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预计整理时间或将进一步拉长。沪指来看,虽然在金融股的支撑下走势相对顽强,但最终依旧放量收跌,日KD指标再度死叉向下,短线不排除进一步向下探低的可能,对于后市而言,仍先以3780~3920点这一区间震荡的结构看待为宜。应对上需保持谨慎,耐心等待前期热门板块的风险充分释放,市场出现止跌企稳信号时再行择机介入或更为稳妥。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