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乡镇传真 > 正文

黄山汤口镇:茶香氤氲处,文化焕新生

2025-10-11 03:18:43 来源:   编辑:曹凌   

在黄山区汤口镇的一间茶舍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戴江勇手持新鲜茶叶,正在重现已有百年历史的绿茶制作技艺(黄山云雾茶)。这几片看似普通的绿叶,即将经过八道精细工序,蜕变成杯中的一抹清雅。2024年7月,戴江勇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25 年10月9日,在最新公布的黄山区区级非遗工坊推荐名单中,他创办的黄山市春茗茶业有限公司同样名列其中。

一盏云雾茶,百年传承路​

在黄山汤口镇的云雾深处,茶烟正袅袅续写着非遗的新章,戴江勇便是这场传承的掌灯人。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山人,他自小跟着父亲识茶、制茶,对家乡的黄山云雾茶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执念。他始终守着古法制茶的魂:关键工序“烘”上,坚持“子烘勾香、复烘定型、老烘提香”三步慢功,与流水线机器烘干形成鲜明对比;“揉捻”更被视作制茶灵魂,面对清明前后娇嫩的鲜叶,必须以刚柔并济的手法细细拿捏,方能唤醒茶叶深处的高山气韵。从采摘到拣剔的八道工序里,藏着代代相传的非遗密码。而戴江勇更以创新为其注入新生:创办茶业公司、打造专属品牌、建起茶博物馆,甚至跨界与武夷岩茶传承人联名发布“咫尺青绿”新产品,让百年制茶非遗技艺在当代找到新的生长土壤。​

舌尖与指尖,汤口的三重奏​

汤口镇的匠心故事,从不止于一盏茶香。这里藏着另一项省级非遗——皖南火腿腌制技艺(汤口火腿腌制技艺):用传统工艺将新鲜猪肉腌制成肉质细嫩、咸香浓郁的佳品,每一口都是时光沉淀的鲜美。汤口竹雕同样惊艳,却是当地珍贵的传统工艺。匠人取黄山翠竹为材,以刀为笔,在方寸竹片上玩转阴刻、浮雕、透雕,将黄山的山水意境、民间的吉祥寓意刻入其中,让寻常竹子蜕变成承载文人雅趣与民间智慧的艺术珍品。茶之非遗技艺、火腿之非遗传承与竹雕之传统工艺,虽承载的文化属性不同,却共同勾勒出汤口镇“化平凡为神奇”的匠心图景。​

从传统到当代,民俗的活化之路​

每逢中秋,汤口镇冈村的舞草龙活动,总能将民俗的活力拉满。这项由蒋氏家族传承数百年的民间传统民俗活动,源自明代,如今被称作“丰收龙”。锣鼓声起时,十余名壮汉舞动的草龙早已换上“新装”——用钢丝加固骨架、缀上五彩灯饰,既保留了传统草扎的精髓,又多了现代的安全与观赏性。夜色中,流光溢彩的草龙腾空疾飞、逶迤穿行,吸引着村民与游客争相围观,将祈丰收、庆团圆的祝福送到每一个人心中。这场热闹的民俗盛会,与茶艺、火腿腌制技艺、竹雕工艺相映成趣,共同见证着汤口镇文化“活在当下”的生命力。​

从茶香满溢的非遗制茶工坊,到刻刀翻飞的传统竹雕案台;从窖藏着时光鲜味的非遗火腿坊,到中秋夜流光溢彩的舞龙现场,汤口镇从未停留在过去。它们以多元的形态、鲜活的创新,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故事。这些珍贵的非遗遗产与鲜活的传统民俗,不仅是记忆里的乡愁,更是当代人手中不断绽放新彩的瑰宝,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文化底色。

(谢龙裕)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