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乡镇传真 > 正文

濉溪县四铺镇张艳军:一位乡村教师与他的“教育延长链”

2025-09-09 22:14:01 来源:   编辑:曹凌   

清晨六点半,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皖北平原田野上,濉溪县四铺镇张艳军已经推开办公室的门。这位年近五十的教师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里的红笔,开始批改前一天的学生作业。二十八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四季更迭,麦苗青了又黄,学生来了又走,唯有他始终站在三尺讲台前,如田埂边那棵老槐树,深深扎根。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张艳军,一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濉溪县张圩学校教务主任。1997年,从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同学们纷纷选择进城工作,他却毅然背着行囊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家乡的孩子需要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二十八年的默默坚守。

“张老师至少有过三次进城的机会。”校长翻出档案回忆道:2003年县求实中学公开选调教师,2005年濉溪城关学校急缺初中思政教师。“每次我们都以为留不住他了,可最后他都说‘再等等’。”

问及原因,张艳军搓着因常年拿粉笔而粗糙的手:“城里不缺好老师,但农村缺。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迈不开腿。”他清晰记得1998年那个雨天,学生小芳赤脚走了五里路来上课,只为省下一双布鞋;也难忘2005年冬天,教室里没有取暖设备,孩子们冻得发抖却还在认真记笔记。“这些画面,让我无法离开。”

“作业生产链”的革命

在张艳军的办公桌上,我们看到那份获得省级二等奖的论文《延长学生作业生产链》。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却凝聚了他二十多年的实践智慧。

“传统的作业就是布置、完成、批改、发回,链条太短了。”张艳军拿起一个学生的作业本向我们展示:数学应用题关于粮食产量计算,他要求学生先向父辈调研实际亩产,再结合市场行情计算收益,最后写一篇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短文。“一道数学题,延伸到了社会实践、经济计算和语文写作,这就是‘延长链’。”

在他的课堂上,语文作业可以是帮父母算账时写的收支说明,物理作业可以是修理农具时的力学分析,化学作业可以是测试土壤酸碱度的实验报告。“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但天地广阔,都是课堂。”

学生家长李大姐告诉我们:“自从张老师教孩子,孩子不仅成绩上去了,还会主动帮我算化肥配比,念叨什么‘科学种田’。”说着她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欣慰。

“党员教师”的双重使命

作为中共党员,张艳军的教案扉页上写着一行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八个字,他铭记了二十八年,也实践了二十八年。

“农村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建设家乡的人才。”他组织学生开展“家乡之美”调研,让孩子们发现乡村之美;带领学生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在劳动中理解社会责任;创办“小小农科站”,鼓励学以致用。

2008年,学生小凯(化名)父亲重病,面临辍学。张艳军不仅垫付了学费,还每天放学后去他家补课。“那天晚上九点多,张老师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浑身都是泥。”如今已是农业大学研究生的小凯(化名)回忆道,“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师者仁心。”

二十八年的变与不变

二十八年间,张艳军见证了农村教育的巨变:土坯教室变成教学楼,煤油灯变成电灯,黑板变成多媒体电子板。但他坚持有些东西不能变:每周一次家访,每天批改作业到深夜,每个学生都要面对面辅导。

“现在条件好了,但留守儿童多了。”张艳军翻着厚厚的家访记录,“全校60%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我们的教育要补上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缺失的陪伴。”他的手机里存着所有家长的电话,成了24小时的“亲情热线”。

夕阳西下,放学铃声响起。张艳军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们蹦跳着离开。“老师再见!”的问候声此起彼伏。他微笑着回应每一个孩子,不时摸摸这个的头,整理那个的红领巾。

“还会继续守下去吗?”我们最后问。

张艳军望着远方的田野,那里有新绿的庄稼正在生长:“守下去。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农民的老师,这片土地就是我的讲台。”

晚霞染红了天空,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就像千千万万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他们用二十八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工程,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教师的伟大不在于培养出多少杰出人才,而在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张艳军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书写着“延长链”的故事——不仅延长知识的链条,更延长希望的链条,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看见光、追逐光,最终成为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光。

(郭子文   赵明)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